孔子认为师徒要有怎样正确的关系

如题所述

师生平等,互为人师;亦师亦友,爱护学生;不中己意,怒而骂人。

第一,师生平等,互为人师。孔子对弟子的教学是一种对答式的,不以师长身份压制弟子,在弟子有超过自己或者优于自己的地方,能够给以肯定并拿来补足自己。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就是一例。不过,这点也有点站不住脚,因为孔子也看人下菜碟,他觉得子羽长得丑,不好好教,结果子羽最后退学,自学成才,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第二,亦师亦友,爱护学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死后,孔子伤心欲绝。还有子路,曾经跟孔子出现点矛盾,应该还揍过孔子,但是孔子还是“设礼,稍诱子路”,并在子路被剁碎后,哭的死去活来,不久也撒手归西。不过,这点也站不住脚,樊迟总是被孔子看不起,请教农事,孔子不屑,等子贡前脚刚出门,孔子就说"小人哉"。

第三,不中己意,怒而骂人。孔子也有其自身的人格缺陷,但凡学生在思想上与孔子不一致,孔子就开始发飙骂人了,虽然这骂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但也还是暴露了孔子的脾气,比如骂冉求"非吾徒也",骂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甚至是"于予与何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骂你好了),骂子路 “是故恶夫佞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