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顺德的美食50字以

如题所述

顺德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素有“食在顺德,厨出凤城”之说。以“奶”为主料的就有凤城炒牛奶、炸牛奶、双皮奶、姜撞奶等。
我们去了顺德老字号的“信义甜品店”。店里的甜品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最后,妈妈点了双皮奶,我点了椰汁西米露,泡泡点了冰淇淋双皮奶。我吃了一口椰汁西米露,啊!那些软软的、透明的西米在我的嘴里滑动,好好吃啊!泡泡给了我一点冰淇淋,这味道太好了,入口即化,甜美无比。妈妈给了我一点双皮奶,虽然甜甜的、滑滑的,但是甜过度了,甜得难受,所以我不喜欢吃甜过度的双皮奶。
牛杂也是顺德的美食之一,但是,我觉得不好吃,因为,那些牛杂不仅没有盐,还有点苦,真是浪得虚名呀!虽然有点遗憾,但是,顺德还是名符其实的美食之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6
“离开顺德就没有好吃的”,这句话颇有点自傲和缺乏包容的味道,然而也反映了顺德人对自己饮食文化的那份自豪。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道出了全国著名地方菜之一的粤菜与顺德的关系。证明了顺德人在饮食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一手。
作为顺德人,不言而喻是顺德饮食养大的,习以为常了,并没有当那么一回事去研究它。只是改革开放后,走南闯北的机会多了,吃过西餐、日本餐、泰国餐,也尝过北京菜、上海菜、湘菜、川菜、鲁菜、山西菜,才发觉摄取碳水化合物的活动竟如此五花八门,人的口味原来如此千差万别,于是也留意起自己生长地的饮食来。通过比较,发觉顺德的饮食的确有许多与别不同的地方。光是烹饪来说,它就有几个突出的特色,我试图用四句话以概括之:性清淡、尝真味、巧变化、形式美。
清淡者,不浓不腻者也。以我尝过的北方菜而言,总觉得味道浓烈,不是太咸,就是太甜,有的喜欢酸,有的离不开辣,还有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说法。而顺德菜则清纯可口,极少有浓烈的咸酸辣味儿。吃肉则以瘦肉为主,一些肥腴的肉类,在烹制时通过选用一些块茎类植物或调味料以“中和”之。如肥猪肉则以粉葛、香芋、莲藕配搭。制成扣肉,吃起来就肥而不腻,老火汤更是清淡的典型饮食之一。肉类经过一两小时的熬煎(俗称煲),让脂肪尽量溶解排出,这样的汤,自然是清淡可口,佐膳养生。
尝真味,恐怕是顺德饮食之最精华所在。“民以食为天”,不光要吃饱,更要尝到各种食物的真正味道,才是享受。为此,顺德人首先要求食物要鲜活。第二是烹制时要掌握火候,不能生也不能过熟,要恰到好处,这样的食物才又鲜又嫩。第三是制法上尽量简约、保持自然,很少用红烧或浓烈的高味料去炮制食物,多用清蒸、白切,白灼等手法,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红烧鱼往往有“死鱼”之嫌。如果把一条死鱼制作好搬上餐桌,顺德人可以列举出七八个依据判别这条鱼在烹制前是死的,让你心悦诚服。为了尝真味,还有吃鱼生,清水边炉烫鱼片的食法,无论在食肆或家庭都很普遍。
巧变化是顺德厨师的绝技,家庭主妇在这方面也不逊色。粗料精作和物尽其用是其精髓,顺德的食物都是很普通的猪鸡鹅鸭鱼,果实蔬菜之类,却都能做出精美食品。一条鱼或一只鸡可以整体烹制,也可分解精制,煲、炖、蒸、煮、炆、炒、煎、焗……做出一百几十种不同菜色,味味可口,令人叹为观止,绝无浪费又吃得精彩,回味无穷。
形式美是求真的另一种表现,它不仅反映在酒楼餐桌上那种雕龙画凤的手艺上,更主要是保持食物自然美。比如蔬菜不是随便煮熟就算,要保持绿油油的自然色彩,鸡上了碟还是一只完整的鸡,鱼在碟上还是完整的鱼。尤其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那酿鲮鱼,一条活生生的鱼,把骨肉取出捣烂,加上少许配料拌匀,再酿回鱼皮里面去,恢复鱼的原形然后蒸熟,既有欣赏价值,吃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又没有骨丝,你说妙与不妙!
烹饪的特色,折射出特定的饮食文化,从顺德的烹饪特色中,强烈地表达了顺德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享受生活的文化。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顺德地处珠三角,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顺德人的勤劳,转变成物阜民丰的社会环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认真品尝食物,不浪费食物,也是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体现,一种极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顺德人在饮食上的求真求美,与他们求真务实,追求完美的文化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这方面不仅表现在烹饪上,在喜庆筵席、欢宴亲朋上也可见一斑。笔者曾在省外吃过一种很有名的盛宴,几十道菜在桌上叠成三层,让你不知如何着手吃,在一个古城里还见过一种叫“水席”的,128道菜,简直成了食品展览。顺德喜庆风俗与之比起来就简约得多,无论如何隆重的宴会,出“九大簋”已是最高规格了,九个主菜,吃饱不浪费,这不是一种文化吗?
顺德的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老实说,笔者在烹饪方面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只不过通过一些现象,作些思考,写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行家的重视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