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要怎样才能长得高小孩子快速长高的秘诀

如题所述

长高的方法,除了遗传问题外,自己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营养均衡,不偏食节食。特别要补充蛋白质、钙和维生素,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牛奶、虾皮、豆制品、排骨、骨头汤、海带、紫菜等是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钙质容易吸收。多吃蔬菜水果,补维生素,少吃零食,特别是高糖和高热的垃圾食品、快餐。
2、充足睡眠长高的主要时间是晚11点到2点之间,不要因为身高而自卑保持心态良好。
3、体育锻炼:主要是跳跃运动——篮球、排球等这些有跳起动作的运动非常有助长高,平时也可多练习摸高。伸展运动——找一些增高操来练习,让身体伸展开来。练单双杠也好的,主要是通过身体在空中垂摆,让身体受重力作用长高。其他运动方式,凡是涉及跳和伸展的,都可以尝试。每天早晚都要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2
长高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孩子的自身骨骼发育情况来判断的,生活中的饮食,运动,主要是辅助孩子长高,如果孩子自身的骨龄闭合的话,那么生活中是没有任何办法帮助孩子长高的。所以,想知道孩子长不长的高建议还是先带孩子到专业的医院做个相关的生长发育检查,了解孩子目前的骨龄发育情况,未来还有多少的生长空间,以及通过检查可以精准的了解孩子成年的身高情况。
正好上海健高在温州开了分院,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到院做个检查,温州健高是有一套的身高管理方案。对孩子的身高实施终身维护
第2个回答  2017-08-14
孩子长不高,都是因为忽视了“骨龄”这件事!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都非常关注,长得太快的家长着急,长得太慢家长更着急,但是这些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却常常无从下手。
其实提到身高就不得不提到“骨龄”,骨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孩子的未来身高发育程度,对于帮助孩子成长发育有着很重要的监测作用,想要帮助孩子长的更高就要做好对骨龄的监测。

正确评价骨龄与年龄的关系

一个人的生物年龄就是骨龄,生理年龄就是实际年龄,孩子的骨龄不一定与年龄相符,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骨龄大于年龄2岁:
预示着儿童未来成年身高水平或许会低于目前身高水平,应立即排除早发育的可能;
骨龄小于年龄2岁:
应排除生长激素缺乏或甲状腺激素缺乏等疾病
骨龄大于年龄1.3岁:
有可能是早发育,身高生长潜能较小,需根据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骨龄小于年龄1.3岁:
身高生长有一定潜能,需根据骨龄的身高进行评价,但影响身高因素较多,需持续的进行身高监测评价
骨龄等于年龄:
骨龄和年龄同步生长,根据骨龄的身高进行评价
骨龄和年龄相差1.3岁以内:
正常生长,需根据骨龄的身高进行评价并持续进行身高监测
注意: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骨龄和年龄一般都是相符的,上下浮动不超过 1 岁,骨龄小于年龄也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生长空间就大,必须排除疾病因素。
温州健高儿科,是国内唯一一家儿童青少年管理机构。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长高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促生长,二是抑骨龄。促生长是通过促进人体自身季长激素的分泌,同时保障骨生长所必备的营养来促进长高;抑骨龄是通过延缓孩子骨骺闭合的时间,帮孩子争取更多的自然生长时间。
温州健高儿科专家提醒: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骨龄?

宝宝2岁之内的身高基本是趋中发育,对未来的身高预测没有太多意义,所以基本上2岁之内一般不需要测骨龄,2岁之后如果有医疗需要测骨龄,对孩子的影响都在安全范围,家长不用担心。
建议每半年都进行一次骨龄测量,身高正常的可以一年一测做好持续监测。大骨龄的最好3个月测一次,一般来说孩子14、15岁的时候骨骺就已经趋于闭合了,而且发育后孩子能长高的空间非常小,所以一定要赶在青春期启动前(女孩9岁前、男孩10岁前),提前进行身高预测和针对性的进行身高管理,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长2-4cm。

身高管理需要骨龄+影响身高多种因素的联合评价
骨龄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家长给孩子拍骨龄片只是了解了孩子骨龄和年龄的关系,并不能准确预测孩子的终身高。因为孩子身高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疾病等。想要帮助孩子长高只依靠单纯的骨龄片并不可靠,还需要对影响孩子身高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和分析,才能精准预测未来终身高,了解未来身高与期望身高之间的差距,制定合理的增高治疗方案,最终帮助孩子长到期望的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