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研究灵魂的科学家有么?

如题所述

有的,以下仅供参考:
诺贝尔奖得主艾克尔斯:人的非物质自我,在物理脑死后继续生存】

196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伟大的神经生理学家,79岁的约翰·艾克尔斯爵士,可谓宝刀不老。他对300年来“关于人的本质”的框框提出了宣战。他强烈地捍卫古老的信仰:人是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构成的奇妙化合物。

艾克尔斯认为:我们都有一种在胚胎期或婴儿期就进入大脑的“非物质思想”,这个“机器中的精灵”,使我们得天独厚地成为人,拥有自由意志、个性以及象爱、恨的感情。我们的“非物质自我”,象司机驾驶汽车或程序员指导计算机那样控制着大脑。

他说:“人的幽灵似的精神只要对大脑施加一种暗语,就足以使一些神经产生兴奋,另一些神经保持平静。”他不仅大胆地提出了大多数科学家看来最离经叛道的观点,而且宣称:“我们的非物质自我,在物理脑死亡后能继续生存。”

“非常保守地估计:假定人有3万个基因,遗传密码就有产生10^10000 (10的1万次幂)个遗传密码不同的‘自我’的潜力”艾氏惊讶地说:“产生这种唯一的‘自我’的概率是10^10000分之一!”他不信“自我”会系在一根未必可信的细线上,很可能是“非物质的自我”会进入任何一个身体。他说:“我常说,我可以降生成和现在不同的男性或女性,而我仍将是我(非物质自我)”。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艾氏的一位有力的支持者】

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除了灵魂不灭,波氏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都赞同艾克尔斯。

波普尔一手创造了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的正统方法论。按照波普尔的理论,为了证明一学说是否科学,可以用“证伪法”。就是说,要否定它,必须能绝对地证明它站不住脚。显然,艾克尔斯——波普尔的“非物质自我同物质大脑相互作用”的理论,无法否定。

【另一些科学家:愿意把精确科学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

对“心与身”这一古老谜团采取新的挑战态度的世界著名科学家,不止艾克尔斯一人。从伯克利到巴黎,从伦敦到普林斯顿,一些来自神经生理学和量子力学这样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正在跳出狭隘的领域,他们承认可能存在着:“作为不灭的精神和神创造的非科学实体”。比如艾克尔斯的挚友,生理学家谢灵顿也相信:“有一种控制每人大脑的非物质自我”。

这些叛道的理性主义者,尽管对量子论的理性生理学意义和ESP(超感观知觉)的科学证据意见不一,但是,他们都“愿意把精确科学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都共同讨厌各种教条框框和陈词滥调批评者中的“貌离神合”

艾氏和波氏的大胆突破,招来很多非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奇怪的是:某些主要的批评家,对“心与身”的问题也明显持类似观点。
【物理学家波姆:标准的科学是条死胡同】

戴维.波姆,伦敦伯克利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也相信人的精神有一种以往为传统所否认和忽视的理解“高级实在”的本领。“标准的科学是一条危险的死胡同”,波姆说,“它把经验分解成许多离散的断片。人的精神由于它无休止地需要把各种范畴强加于经验,就任意地把物质实在的无缝网分割成许多似乎只是并立发生的分离事件。在艺术和科学创造的瞬间,精神能暂时地摆脱它自己加给自己的牢笼。”

象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每当一位科学家出来支持波姆、艾克尔斯或约瑟夫森时,便会有许多对立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激烈地反对。如果不能打破实证主义的僵局,传统唯物论的严重不完备就会广泛地存在下去。

艾克尔斯诚恳地说:“我并不想自称有‘能得知答案’的超凡灵感。我坚持一切开放,打开所有的门,因为我是一个在未知领域中寻找出路的落泊者。”

突破实证主义的框框,许多科学家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对“濒死体验”和“灵魂重量”、 “意识离体”等问题的研究。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