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现象和原理

如题所述

石蜡固体小颗粒。

蜡烛的成分是是石蜡。在烛芯被火焰点燃时,火焰温度很高,实际上,就是因为火将烛芯上的蜡烛以及蜡烛顶融化了成了液态,或者说把它化成了蜡烛油,然后随着烛芯上的蜡烛油不断被烧完,下面的油才会不断顺着烛芯流上去补充。

蜡烛燃烧时,有部分蜡烛变成了液态,液体在高温作用下是会不断蒸发成气体的。

一旦蜡烛熄灭了,烛芯周围温度很快降低,还没有被烧的石蜡蒸气受冷凝华成固态,于是就成了上面几位说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了。

扩展资料:

1、蜡烛的性质:

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C25H52),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软度,具体添加要视生产什么种类的蜡烛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2、蜡烛燃烧和熄灭的原理:

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火焰最明亮,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变黑。

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所以可以证明所冒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

蜡烛燃烧时,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表达式:C25H52+O2→(点燃)CO2+H2O。在氧气瓶中燃烧现象为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蜡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5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原理如下:
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少量的黑烟,并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这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再罩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和氧气发生得剧烈氧化反应。石蜡是一种很稳定的烷烃,燃烧时,石蜡分子会分裂成碳、氢原子,同时氧分子也会分裂成氧原子,之后氧原子再分别与碳原子、氢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蜡烛中间的线叫烛芯,它起到吸上液态蜡油的作用。蜡烛刚生产出来时,烛芯上已经有了固体蜡油。当用火点蜡烛时,固体蜡油受热,先熔化后汽化,然后蜡油蒸汽被火点燃,这样蜡烛就被点燃了。

蜡烛燃烧的火焰颜色取决于燃烧的蜡烛成分。一般来说,蜡烛的火焰颜色会因为蜡烛中添加的着色剂而改变。例如,如果蜡烛中添加了铜元素,火焰就会呈现出美丽的蓝色。而如果蜡烛中有碳粉,那么火焰就可能会有闪烁的黑烟。
蜡烛的燃烧也需要适当的氧气供应。如果氧气供应不足,蜡烛会因为缺氧而熄灭。同样,如果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也会导致蜡烛熄灭。
蜡烛的烛芯是蜡烛燃烧的关键。烛芯首先会将液态蜡油吸附上来,然后蜡油会在烛芯上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汽随后被火点燃。这个过程中,烛芯起到了一个“火柴”的作用,帮助蜡烛燃烧起来。
另外,蜡烛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其燃烧效果。比如,如果蜡烛过大,燃烧时间就会变长,但相应的,如果蜡烛过小,燃烧时间就会变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