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南宋小皇帝跳海的民族英雄是谁?关于那段历史?

如题所述

  陆秀夫
  陆秀夫 (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宝佑进士。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昰死,又拥赵昺,奉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任左相,继续组织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军所败,负帝投海而亡。有《陆忠烈公遗集》。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宋恭帝德□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佑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负帝跳海牺牲。有《陆忠烈集》传世。

  宋卫王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
  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蒙古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厓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8
陆秀夫 ,他与文天祥于1256年同登进士,后来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陆秀夫担当左丞相兼枢密使,两人还与张世杰并称为“南宋三杰”,在那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文天祥和陆秀夫共撑危局,奋力抗元,失败后,都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从而一并成为让后世称颂不已的民族英雄。

陆秀夫比文天祥死得更壮怀激烈,更撼人心魄,更催人泪下。,文天祥兵败被俘,凭借他在被元兵押解北上途中写下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以及临死前所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扬名立万。1283年1月,时年47岁的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坚拒忽必烈的劝降,从容就义,卓然而成一位民族英雄。而陆秀夫在亲历1279年2月宋元两军的崖山决战后,见大势已去,决定以身殉国,先用利剑驱赶原配妻子投海自尽,然后哭拜幼帝:“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辙。德佑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抱起这位9岁的小皇帝,又用素白的绸带把小皇帝与他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纵身跳海殉国,时年43岁。杨太后闻讯后,随即投海而死,之后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不下10万之众。
第2个回答  2007-02-07
陆秀夫1279年3月在厓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
第3个回答  2007-02-05
西元1279年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背着这位刚满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scc1248/blog/category/%C4%AC%C8%CF%B7%D6%C0%E0

第4个回答  2007-02-06
有人说:宋朝三百年待士不薄,重文轻武,所以出现文天祥,陆修复等忠心的文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