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结构尺寸合格率底的原因

如题所述

桥涵结构尺寸合格率底的原因分析:
1.1技术交底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图纸理解错误,把钢筋位置布错或把保护层设错,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的概念较为模糊,导致计算箍筋尺寸有较大的错误。工人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总认为混凝土强度不低,钢筋不少,结构就不会出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
1.2垫块的加工与安装不到位:
1)、垫块强度不足;
2)、垫块数量较少,上下左右间距大;
3)、方形垫块采用细铁丝绑扎,易跑位;
1.3钢筋加工及安装不到位:
1)、钢筋加工尺寸偏差大、不精准:加劲箍筋采用人工加工,接头部位变形;尺寸验收流于形式;
2)、钢筋安装定位不合格:长大钢筋笼内未设置支撑,易变形;墩柱主筋与基桩主筋对接位置不准;
1.4模板加工与安装不到位:
1)、模板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
2)、模板安装不到位;
1.5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1)、高墩混凝土灌注未使用溜槽;
2)、振捣时振捣棒触碰钢筋、垫块和模板;
1.6三检制度执行不到位:
1)、施工班组自检不到位;
2)、项目部自检不到位;
3)、监理办抽检不到位;
3、预防改进措施
3.1 加强技术交底的作用与效果:在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对操作者在技术交底中明确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培训,以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3.2 购买同等强度或高于设计强度并合格的垫块,钢筋混凝土立面采用圆饼形垫块,垫块半径应符合保护层设计厚度,且桥梁的墩柱要求垫块数量按每平方一个断面,且每个断面不小于6个布置,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是否有破碎、数量不足,及时更换替补。
3.3 提高钢筋的加工及安装质量:
1)、钢筋原材料检测:为提高钢筋笼加工尺寸的精确性,加强箍筋弯制前,精确量测螺纹钢筋带肋方向直径,并通过计算确定所需弯制加强箍筋尺寸。
2)、加强箍筋弯制:为了提高钢筋笼加工尺寸的精确性,采用数控钢筋弯弧机完成加强箍筋的自动弯曲、自动焊接、切割定位等工序,大大提高了加强箍筋加工精度,避免了接头翘头现象。
3)、半成品检测:弯制时必须确保钢筋通长肋方向一致,加强钢筋弯制后,采用卡尺测量其尺寸(D<3mm),合格后存放钢筋配送托架上,统一配送至滚焊机加工钢筋笼。

图1 加强箍筋尺寸检测
4)、加强箍筋安装:为确保加工尺寸满足要求,钢筋笼内置加强箍筋必须垂直于主筋,在滚焊机旋进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旋进尺寸,每旋进一个加强箍筋间距时停止旋进,定位好加强箍筋位置后进行焊接,避免加强箍筋安装倾斜导致钢筋笼尺寸误差。
5)、钢筋笼防变形措施:为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将每道加强箍筋内设置三角支撑,防止运输、吊装、存储过程中钢筋笼变形。
6)、钢筋笼出厂检测:钢筋笼出厂前通过数控钢筋笼尺寸检测仪检测钢筋笼尺寸,钢筋笼出场前直径误差控制在3mm以内,超出3mm不得出场使用。
7)、现场安装控制:
(1)、桩基钢筋笼顶口采用U型钢筋将钢筋笼限位,防止桩基钢筋笼偏位影响墩柱施工。

图2 桥梁墩柱垫块安装及三脚撑加固
(2)、立柱钢筋安装前,桩头钢筋采用加强圈定位,调整桩头钢筋,使其与立柱钢筋中心一致,同时采用支撑钢筋将调整好的桩头钢筋牢牢固定,防止立柱钢筋安装过程中碰撞和移位。
(3)立柱钢筋安装时,初步与桩头钢筋点焊,然后采用线锤+缆风绳调
整钢筋中心及垂直度,中心对中后进行接头焊接。
(4)系梁浇筑后重新对立柱中心进行放样测量,并在墩柱钢筋底口焊接“∠”形模板限位钢筋,确保模板安装的精确定位。
3.4 提高模板的吊装水平和变形校正水平:
1)模板拼装完成后及时检测模板尺寸。对于已变形的模板需进行校正并检验合格。钢模验收时,直径误差不大于3mm,接缝错牙不大于1mm。
2)立柱模板采用整体吊装入模,模板通过缆风绳调节垂直度,模板定位完成后浇筑前检测保护层,合格率必须达95%以上方可浇筑。
3.5 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水平:墩柱混凝土浇筑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浇筑人员需进入墩柱内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大限度的防止振动棒对钢筋笼及模板的碰撞。
3.6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加强施工班组的自检,项目部技术人员接到施工班组的报验后必须进入墩柱逐点检查保护层厚度,项目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人员验收,严禁让施工人员代检。
4、结论
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是影响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对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予以必要的重视,提高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使用的意识。项目部通过加强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控制,桥梁墩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有效发挥钢筋保护层的重要作用,提升项目工艺质量水平,为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质量目标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丽嘉.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重要性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9):2097-2097。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国期刊网官方账号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获得极大的推进,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对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及耐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大,会减少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力学性能,甚至降低构件截面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小,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及表面混凝土剥落,同时在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从而导致钢筋锈蚀、强度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极大地降低了构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就公路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对公路桥梁施工方面给予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原因、措施
1、工程概述
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瑞安段工程第1合同段主线有大桥3座,共长1088米,分别为泗溪1号桥、泗溪2号桥、峃口大桥;文成互通立交工程共有桥梁5座,分别为A匝道1号桥、A匝道2号桥、C匝道桥、D匝道桥、E匝道桥。桥墩类型主要为柱式桥墩和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柱式桥墩共224根,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共8根,柱式桥墩大多数高度为30米以上、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大多数高度为40米以上,桥墩均比较高,桥下河水流量较大,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是施工组织的难点所在。因此,为了响应龙丽温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建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的合格率,实现工程创优计划。作者与项目部几位有多年公路建设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探讨,就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制定了预防措施。
2、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原因分析
1.1技术交底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图纸理解错误,把钢筋位置布错或把保护层设错,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的概念较为模糊,导致计算箍筋尺寸有较大的错误。工人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总认为混凝土强度不低,钢筋不少,结构就不会出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
1.2垫块的加工与安装不到位:
1)、垫块强度不足;
2)、垫块数量较少,上下左右间距大;
3)、方形垫块采用细铁丝绑扎,易跑位;
1.3钢筋加工及安装不到位:
1)、钢筋加工尺寸偏差大、不精准:加劲箍筋采用人工加工,接头部位变形;尺寸验收流于形式;
2)、钢筋安装定位不合格:长大钢筋笼内未设置支撑,易变形;墩柱主筋与基桩主筋对接位置不准;
1.4模板加工与安装不到位:
1)、模板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
2)、模板安装不到位;
1.5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1)、高墩混凝土灌注未使用溜槽;
2)、振捣时振捣棒触碰钢筋、垫块和模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8
桥梁保护层检测达到百分之 90%以上才算合格。所以合格率底。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要求,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