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史记的名言名句

如题所述

1、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2、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3、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4、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8、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9、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 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 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10、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1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2、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2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22、寇可为,我亦可往!
2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24、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5、子弱母壮,朝纲必乱!
26、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9、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30、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31、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2、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33、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34、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35、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36、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史记》)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11.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司马迁《史记》)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

1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

1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

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司马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1
司马迁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人格名扬千古。司马迁的文章为旷代雄文,备受推崇。历人名人对司马迁多有赞语,介绍如下。

一、汉代

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二、唐代

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三、宋、元

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善夫刻本。

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史记》中的大量故事改编为民间戏剧,其剧目之多,剧作者之众,令人叹为观止。如:郑廷玉的《楚昭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尚仲贤的《气英布》,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高文秀的《渑池会》等名剧一直传播至今,计达180多种。《史记》故事改编为戏剧,大大促进了《史记》在民间的传播。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四、明、清

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惊世骇俗的赞叹。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