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思维生长点

如题所述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表现出具体形象性。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特别是在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幼儿开始逐渐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这种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幼儿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科学思维指的是儿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儿童大脑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包含有大量抽象概念及推理的科学思维与知识,是幼儿无论如何也难以搞明白的。所以只有将科学教育聚焦于科学思维的培养,才能触及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灵魂所在。幼儿科学启蒙,最根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启蒙。从小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塑造,养成其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
  儿童的科学思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逐渐理解某些事件是反常的且需要解释(错在哪里);人们常说幼儿是一张白纸,但在科学教育上幼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已经对周围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力,这些“科学理论”来自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不过,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认识与科学概念常常是相悖的,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注意能证实自己想法并可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或信息(发生了些什么);最后,做出某种标准的解释(证据是什么)。因此,“错在哪里”、“发生了些什么”;“证据是什么”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