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什么还在

如题所述

原因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再三考虑,觉得周天子国度地盘很小,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周天子。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先后充当诸侯霸主,但表面上仍然遵奉周天子号令,无人敢僭越称王,出兵作战也是以替天子讨伐不臣。进入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征伐不断,先后不断有人称王。

而且进行的是兼并战争,天子号令的作用微乎其微,各国各自为政,觐见周天子和天子的封号俨然成为一种荣誉性的礼节。自武王灭纣以来,分封制起,封大小侯国数十,例如太公姜尚封齐国,有熊氏后裔封楚国等等,起初这些诸侯国无论封地大小。



都严格遵从中央即周天子的号令,觐见纳贡,出兵勤王等义务履行得比较好,天子为尊,天下供奉,若有异心,天下共击之。其后,周幽王时期,王室内乱,外敌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称霸与兼并战争频起,各国也不再安于现状。

而是放眼天下,但是周礼作为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仍然在当时大多数人心中占重要地位,即天下人仍然把天子看作是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战国时期,魏国率先称王,后秦国,齐国相继称王,当时剩下的几大强国的国君也开始称王。

这一举动足以显示出其向最高统治者冲击的野心。但是外有强敌环绕,每一国家都有数个邻国,稍有不慎,便会给其出兵借口,群起而攻之,使本国遭逢大敌。所以韩国,燕国,赵国等小国其后才敢跟随大国称王,顺应潮流而且不会招来强敌。



后来在昏庸的周天子烽火戏诸侯之后,他的威信在众诸侯中逐渐下降,甚至到了一种诸侯不听命于周天子的地步。就这样,国力衰弱,当时建立分封制,是为了在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获得诸侯的相救,但是随着后来的昏庸。

各诸侯们就不再信任周天子了,一旦出现这样的信任危机,恐怕就再难以得到这种信任了,所以信任度逐渐下降,后来周天子找到了侵袭,这个时候,诸侯们不再听命于烽火这种信号了,所以导致周幽王被杀害,这个时候,周平王开始登上周天子的位置,并且迁了都城,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果这时的周天子能够历经图治,那么国家兴旺也是很有机会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又分成了东周和西周,其实所有的诸侯和周天子他们都是一家人,因为实行的这种制度之后,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其实关系都不如当时那么密切。大家之间开始有一些嫌隙。

那么这个时候当然周天子也是顾不上调节这些矛盾了。因为自己都已经自身难保了,所以到最后,周天子去世的时候,下一任周天子还特地向诸侯国借了丧葬费!谁会想到曾经称霸天下的周王朝也会落到这种地步。



虽然说这个时候东周已经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国度但是各个诸侯,还是不敢轻易攻打周的,周毕竟是自己分封制的起源,虽然说诸侯,还是比较敬重东周。但是东周自己也是不争气,自己也是不努力发展自身。只是靠着各国的供奉过日子。

这样的状况没有维持多久,东周和西周就开始有了很多内讧。就这样,周的力量越来越小,逐渐的过了很久大家已经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这个时候的周非常的虚弱。可以说,随便一打就可以打败。当时秦国的王,去到洛阳举鼎,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一个逐渐兴起的大国,以至于过了几十年之后,秦国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大,即使其他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打到过秦国,就这样秦国的军队,进入了洛阳,周天子投降了,周朝灭亡,此后秦开始了征战,没过几十年,秦统一了天下日建立了秦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2
周天子只是各国利用其名号南征北战的一个吉祥物而已,但在初期时周天子手里还有实权,并且周天子还具备极其强大的军力,周武王即位后规定周天子具备六个军,其它诸侯国按大小来规定军队编制,其中大国设有三个军,中等国家设有两个军,小国只能拥有一个军,这样就可以保证如果有诸侯国敢于反叛,周天子就会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压;但西周中后期开始,周天子实力衰微,不仅周天子的军队战力减弱,同时诸侯国也违背规定而加强和扩充自己的军队,对于此周天子已经无力阻止,结果就造成了天子反而要依附于诸侯的可悲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