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不用冬眠?

如题所述

人类不用冬眠,是进化的结果,人类没有冬眠的基因,也掌握了火焰这样的能带给人类温暖的东西,后来又发明了御寒的衣服,于是就更不用“冬眠”了。

生物的性状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冬眠就是一类与生物行为有关的性状。冬眠可以使生物躲避环境恶劣、食物短缺的冬季,把身体储存的脂肪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各种物质。因为有相关基因,某些冬眠动物才可以做到这样的事,而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基因决定,人类不能冬眠,一旦长时间睡眠(例如植物人),人体肌肉等会被逐渐消耗,最终无法承担人体活动。

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大脑有关,不是大脑可以控制,而是人类发达的大脑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在冬眠的时候,很难保证大脑的氧和能量供应,人体消耗能量的速度是很迅速的,大脑的进化夺去了人体越来越多的能量,躯干占整个身体的比例下降,人一餐吃的食物的量就不断下降,就需要多餐来保证能量供应,这也是基因决定的。进化使人类有了较高的智商,而人类又能好好地利用智商,弥补身体上的天然劣势。

我们学会了使用火,能自己制作衣服,房子,在狩猎之外掌握了农业,所有这些都是抵抗寒冷的更有效方法。当然勤快的就在冬天也打猎活动,那些比较懒得原始人,敢只会整个冬天待在窝里吃存粮的话,那他们很快就会被勤快的野人赶下历史的舞台,而他们的兽皮衣服和食物会出现在另外一个山洞的篝火旁。

到现代冬季相对恶劣的环境已经不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困扰,人类不需要冬眠。但“人工冬眠”技术也是有应用空间的,可以用于疾病治疗,把人冻起来,等到医疗科技更发达的时候解冻治疗;也可以用于未来的星际旅行,只有更长的寿命才有可能承受星际旅行的漫长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9
首先人不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因为人的血液里没有冬眠动物所特有的诱发冬眠的物质,而冬眠动物的血液中不仅有诱发物质还有促使从冬眠中醒来的物质。其次生活环境条件决定了人类并不用冬眠:
1、人类的心在在低温下是不能工作的,因为人类的心脏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人类的心脏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能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做不到的。
2、当代自然条件下没有必要,人类生活的地区的气候和食物供应决定了人类不需要通过冬眠躲避恶劣的条件。同时人类是食物链中最高级富有智慧的生物,可以对付比自己大的多的猎物,因此人类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
3、人类体积有点大,冬眠动物的体形通常很小,平均体重在70g左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熊,它们不像其他动物一样进入深度冬眠,其体温下降的幅度也不大,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4、适者生存的法则。冬眠会带来很多的坏处,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往往会有被感染的风险;此外,冬眠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有研究表明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记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人类日常睡觉休息其实跟冬眠是有点相似的,减慢新陈代谢,减少体能消耗等;目前动物的冬眠给人类也带来了新的启发,因为冬眠期间的代谢下降有利于某些疾病 的长期治疗;反之,通过冬眠也能为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争取必要的时间;从理论上将,冬眠期间的生物老化缓慢,也可以间接延长寿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12

我们人类属于顶级捕食者。人类甚至可以捕猎比自己个头大得多的动物。人类可能从来不需要逃避捕食者的威胁。人类可能只是稍微个头大一点。冬眠的动物平均个头比较小,体重平均仅为70克。当然,这一规律也有例外,最明显的个例就是熊。但是熊并没有像其它冬眠动物那样睡得那么沉。

冬眠,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避开食物匮乏的一个“法宝”。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比伯和鲁夫开展研究所用的冬眠鼠有的已有12岁,这对于小型啮齿类动物来说,已属绝对高龄了。野生老鼠通常只会活三个月左右。鲁夫介绍说,“通过冬眠,它们可以逃避被捕杀。冬眠过程中的生存几率接近100%。”

冬眠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冬眠中的动物几乎没有任何免疫能力,因此它们时刻处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此外,冬眠还会影响记忆。2011年,维也纳大学科学家伊娃-米利西训练一群地松鼠走迷宫。然而,这群冬眠后的地松鼠记忆力低下,总是忘记刚刚记下的路线。


因此,如果人类也冬眠的话,人类大概也就无法进化到现在的智力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8
冬眠是一种生物适应大自然的机制。当周围的环境温度下降和食物短缺等恶劣的条件下,生命体就会调整自身新陈代谢水平,从而进入冬眠状态。人类在当前地球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发生冬眠现象的。
第4个回答  2021-01-08
因为人类没有资格冬眠,既然要生存,就要努力上班赚钱,否则会被社会淘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