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供排水矛盾问题

如题所述

采矿本身要求把能进入井巷或威胁井巷的水有效地从采场周围疏干,因而需排出大量的矿井水,使附近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排出的水又多已被污染,不宜应用,结果造成矿区附近包括矿山企业本身淡水资源的供应紧张,产生供水、排水矛盾。排水疏干引起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1)供水水源减少或枯竭。由于矿床疏干的水位降落漏斗远远超过其开采面积,除疏干范围内的井泉出水量变小甚至枯干外,还可引起地面塌陷、裂缝和向井巷涌泥沙等环境地质问题。例如,河南焦作煤田疏干排水,每天排水量60×104m3,结果形成以矿区及附近地区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漏斗面积达300km2,使许多农用浅井干枯,排供水矛盾非常突出。这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许多矿区都存在。

2)改变了水循环环境。开挖井巷或矿坑疏干,可勾通各含水层和不同的补给源,使水循环环境恶化。这可产生两种后果:①可使矿井得到新补给源,在增加矿井涌水量的同时减少当地供水工程的出水量;②减少矿井涌水量的同时减少供水量或使之枯竭。

3)地表渗透条件的变化,改变或破坏了原地表水状况,甚至导致突水事故。松宜煤矿猴子洞井田,矿床开采后使两条河流河床的渗透条件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水环境各异。南部洛溪河,开采前属常年性河流,开采后在流经栖霞灰岩的250m长度内,相继出现13个塌洞,河水流失;当流量小于0.3m3/s时,河水全部漏光,使下游成为干河道,干沟等矿井涌水量剧增近1倍。北部干沟河,原为间歇性河,河水间歇式补给下伏含水层。开采中,河流受上游携带大量煤粉(泥)的矿井排水补给,煤粉(泥)沉淀充填于河床碎石孔隙中,形成防渗层,河床由漏水转变为不漏水。河水补给量从占总涌水量的20%~30%,逐渐降至10%以下,转为常年性河流。

4)改变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如原有不透水边界可转化成透水边界;自然排泄区可转化为补给区;地下分水岭可外移,增加补给区面积;以及海水倒灌补给等。这些都可增加矿井涌水量,使水质变坏和减少淡水资源,导致水环境恶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