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回,真的像英国传教士说的味道令人作呕吗?

如题所述

在没有洗发水的古代,估计人的头发即使是经常洗也会有味道,更别提还不经常洗了。

曾经我也是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那个时候经常泡在网吧,很多人经常在网吧一玩半个月不回家,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我站在一个大哥的身后看他玩游戏,结果被他头发的味道呛了一天,我差点吐了。

在现在社会几天不洗头味道都让人受不了,更别提古代时期了,看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以为清朝男人扎辫子,可能会很脏,实际上清代人的头发未必有前代的味重,在清代之前的中国人由于受到《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发肤都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它,不能毁伤,说到底就是不能轻易剪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男子一辈子不理发,如果一辈子不理发,那不就跟傻子一样了吗?在古代男子都会修理发型,然后把长发挽起来,再盘起来,到成年之后行弱冠之礼的时候,就在盘上的头发上带帽子。

那么古代人留发留多久呢?现在人们常说的,待我长发及腰,其实也是古代男性头发长度的一个标准,长发及腰不是等人来娶,而是头发长了,应该修剪修剪了,然后选一个黄道吉日把头发剪了,剪下来的头发还要收藏起来或者焚毁,以示对祖宗的尊敬。

你想想,男子长发及腰,得多难打理,这要是天天洗头估计什么事也不用干了。

这一情况到清军入关时候被强行改变了。

很多不了解清朝发型的读者在看了清朝古装剧之后都有一个疑问,清朝的头发不就是扎了辫子吗?为什么当初清军入关要叫“剃发令”呢?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能够接受的清朝的辫子都是晚清时期不断发展变化后的形象,真正清军入关时的头发,那是相当难看的。

清军入关之前,一直是过着渔猎的生活,在打猎、捕鱼的时候,辫发是相当给力的,这种辫发是将脑袋四周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后脑勺处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留下头发的地方只有铜钱大小,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因此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其实也就跟光头差不多。

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

所以,清军入关才管这叫剃发令,很多人认为在清朝是不扎辫子就要问斩,实际上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有关清史的资料中,顺治四年就有人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最后被处斩,而县官还因为失察被议罪。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不遗余力,宁肯引发血腥反抗也要推行剃发令,实际上是出于维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说回到正题,尽管这种金钱鼠尾的发型很丑,但是要从卫生的角度还真就比以前长发飘飘的时候要干净很多。

当然,我想令外国传教士大呼恶心还是清朝晚期的头发。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开了对头发的管理,到乾隆去世那年,通过当时外国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头发留发面积足有四个铜钱大,相当于一个掌心的面积。

在咸丰朝时期,老百姓蓄发已经超过头发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人的发式才变成现在影视剧中的阴阳头,剃发只剃前半部分。

人们将清朝的辫发变化总结为,先是鼠尾巴,又是猪尾巴,最后是蟒蛇一样的形态。

随着头发的增多,还需要扎辫子,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技术了,当时清朝已经出现专业的剃头匠,担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给人们剃头,扎辫子,甚至是抠耳朵。

多于经济较为富庶的人来说,剃头刮脸是一件颇为社交性且时尚的事情,好友经常结伴去剃头,甚至请人剃头。一次精致的洗头,要花费很长时间。

当然,清代时期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更是穷的发都吃不上了,每天干活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能力三天两条的打理辫子,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理一次发,盘在头顶上,要挺很久很久才能再次洗发。

所以,晚清的时候,外国传教士说中国人头发令人恶心的受不了。

其实,晚清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剪辫子已经成为趋势,早在民国成立之前,清朝百姓就已经开始剪发,政府也无力深究,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在变法主张中就提出剪掉辫子,到了十年之后,清政府举行新政的时候,就连清朝的贵族都建议朝廷废除辫子“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

而沿海通商城市,老百姓更是逐渐剪掉辫子,至于那么迟迟不肯剪掉辫子,甚至在民国时被强行剪掉的,大部分都是偏远地区的人,或者忠于清朝的人,将其看作清朝的象征。

最后要说的,虽然古代中国人的头发不太干净,但是中国人爱洗澡啊!真正埋汰的欧洲人,当时当时受瘟疫的影响,欧洲人特别不爱洗澡,比如我们熟知的法国路易十四,长年不洗澡,十步之内就令人作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4
清朝时候的男人的辫子半年洗一次,因为他们认为这才符合他们当时的传统,味道真是不怎么样。
第2个回答  2020-04-04
清朝富贵人家的辫子洗的很勤快,但是穷苦平民就很长时间才洗一次,确实有味道。
第3个回答  2020-04-04
因为那些传教士很多是在清朝晚期来的,很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自然对自己的仪表和卫生不会那么的专注,有些人的头发的确是令人做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