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可怜的,说话不算数得用命来偿还的皇帝是谁?

如题所述

南北朝充满血泪。而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有一些人坚守道德底线,选择隐居避世,有些人则在杀伐中建功立业,至于什么礼义廉耻,统统扔一边去。他就算贵为皇帝,也一样无视承诺,行为让人不耻,说话不算数,事实会告诉他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人是谁呢?南梁武帝萧衍。他的大位得来不太光明,南齐和帝虽然在位期间昏事做了不少,但是对萧衍却是没二话。萧衍的好友沈约和范云先逼迫和帝写禅让诏书,然后装模作样,领了117个人请求萧衍称帝。而萧衍很不情愿地登上帝位之后,就派人给和帝送去生金,逼着他吞下去,以后又按皇帝的规格办丧礼。

当了皇帝后,他还是很勤快的,批发公文,纳谏,用才,还非常节俭,“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还是做得不错的。

只是在南梁的统治状况好了很多之后,他就变了。疑心越来越重,特别是在晚年时期,对待侯景的这件事情上,做得不地道。

侯景是鲜卑化的羯人,先跟着尔朱家族,不拘小节,骁勇好斗,也做过小官,在不断地战斗中,他成长得很快。在高欢灭了尔朱家族后,他成为高欢的吏部尚书,司徒,拥兵十万,兼定州刺史,并且统治河南地区。侯景有野心,高欢知道,但是宇文泰在侧,不得不用。高欢在临死前交待儿子要小心他,果然,高澄一上台,侯景就叛乱了。

他本想投靠宇文泰,但宇文泰没答应。于是,他选择了南梁。萧衍很开心,这天上掉下来的饼太好吃了,萧衍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有持节的特权。高澄知道后,立马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南梁派萧渊明支持,结果萧渊明被俘。

此时,高澄并没有实力与南梁决战,而是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方针。东魏这种做法一出台,侯景就开始着慌了。侯景上书萧衍万万不可。而萧衍特地下诏,说:“我和你之间,君臣大义已定,我怎会抛弃你?”侯景还上书,萧衍就说:“我是最高领导,我不会失信于你,你不必再上奏章了。”侯景仍然不心安,他假冒高澄写了一封信给南梁,说要用萧渊明来换侯景,萧衍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侯景截到这封信,对着部下们说:“我早就知道这老家伙,吃斋念佛都是假的,他心肠恶毒得很!”大怒,立即叛变。

萧衍信誓旦旦,一副长者面孔,如果不相信这样的人说话,还要怀疑的话,简直要天打雷劈。可是转身他自己就把它抛在脑后,根本让人无法相信,这美丽的谎言竟然出自一国之君的嘴里,不是说君无戏言吗?为什么萧衍就这么容易说话不算数呢?侯景是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当然知道,在利益面前,一切好听话都是要打折扣的,结果一试便知。

侯景大军在公元548年围住了建康城,不知道二位相见,该如何述说呢?史书只记着,萧衍所要的东西,多数都得不到供给,一日三餐,都做不到,从此一病不起。老迈的萧衍躺在净居殿,要人送杯蜜水,都没人理会,86岁的萧老皇帝就这样被饿死在自己的宫里。虽然侯景最终也不得好死,但是总让人感叹这一对君臣的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7

要说这明朝最可怜的皇帝,就属赫赫有名的崇祯皇帝了。提到崇祯皇帝这个人,天生脾气暴躁性格自大,还自以为是,导致他总是听不进别人包括朝内大臣们的话,每次的决定都是固执己见。虽说当时的他并不昏庸,一心也想着报效国家,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是因为自身的自私,杀害忠臣袁崇焕等人,自毁长城。加上言官的压迫,压力山大,最终自食其果,选择了上吊身亡。正因为当初的不明智才有了后来这悲惨的结局,在崇祯皇帝去世之后,北方政权已无影无踪,虽然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崇祯皇帝到最后也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导致最后的结局就是明朝一步步的走向灭亡。

第2个回答  2017-11-17

看《明朝那些事》中这样描写崇祯皇帝“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细细品读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还有碧血剑中金庸也是不是很看好崇祯皇帝,而且很直白的说他适合做屠夫,并不适合做一国之君。但说起他的可怜,他当时表面上持有国家政权,实际上政权却掌握在内阁大臣手中。每次他下的圣旨都必须要经过大臣们那一关,而且只要一与大臣们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一律不实施。比如说起初他是想迁都的,可是没有达成一致,后来他又想到把太子送去南京,可又遭到了反对,想与李自成和谈解决纠纷,结果依旧如此。虚假不存在的权利完全限制了他的圣旨自由甚至严重到人身自由。

第3个回答  2019-01-20
应该是崇祯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实际的权利却掌握在内阁大臣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