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文斗夺嫡,为什么结局那么的惨烈?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关于皇权继承这个问题,实行的基本上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在民间有句俗语就叫“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很贴切的形容了古代皇帝对长子的偏爱。在古代的那些皇帝眼中,也只有嫡亲长子才有资格被册封为太子继承皇位。


为了确保太子们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古代的那些皇帝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限制其余皇子的势力,以此来保证太子的独特地位。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更是朝廷稳固的根本,为了避免国本之争,其他皇子在成年之后基本上都会被要求离京就藩。这些皇子们在远离京城的朝堂之后,也就代表着他们丧失了争夺皇位的资格。历史上依靠造反成就帝王伟业的王爷,也就只有明朝的一个朱棣。


虽然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在尽力保持太子的地位,但还是难以避免皇子们争储夺嫡。在通往皇位的道路上,永远没有亲情可言,什么君臣、父子统统都被抛在一边。历史上,为了皇位杀兄夺嫡的情况很常见,甚至为了皇位弑父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对于在皇室中长大的人来说,兄友弟恭是不存在的。在这条毫无亲情可言的夺嫡之路上,对于胜利者来说,任何的怜悯都显得多余。

历史上,每到改朝换代的时刻,也最容易导致夺嫡事件的发生。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夺嫡事件分别发生在唐朝和清朝的初期,也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和九子夺嫡。


李渊在登基称帝之后,他和窦皇后所生的长子李建成就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唐朝的江山基本上都是次子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自己本人当年为了激励李世民,也曾经隐晦地表示只要李世民继续带兵出征,将来早晚有一天会把太子之位传给他。所以,李世民听了老爹的鼓励之后,就更加卖命的南征北战,最终在虎牢关大败窦建德,奠定了唐朝一统天下的基础。

其实,李建成自己心里也明白,论功劳和威望自己远远比不上弟弟李世民。但是为了保住自己太子的地位,他还是听从魏征的建议,联合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挤陷害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功臣集团。


李渊虽然曾经向李世民许诺过太子之位,但是心底里还是偏袒长子李建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最终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依靠武力夺得了皇位的继承权。

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都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李渊的太穆皇后窦氏。从感情上来说,李建成虽然排挤打压李世民,但还是保留有一定底线的。李元吉曾经主动安排过一场针对李世民的刺杀,但是却为李建成所阻止。不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最后的成败关乎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身家性命。在他们的身后,各自都有一大帮追随者,纵然他们的内心中并不愿意兄弟相残,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并不由他们自己控制。毕竟,对于他们的追随者来说,无论是谁都想当一个从龙之臣,好搏一个封侯拜将的锦绣前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和李建成最终只能兵刀相见。李建成在阻止李元吉的刺杀之后,已经注定他在这场皇位之争的悲惨结局。毕竟,在争夺皇权这条道路上,永远也没有亲情可言。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一场武斗夺嫡,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之后,他们各自的五个儿子也一同被杀。不过,他们的支持者到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例如李建成身边的重要谋士魏征,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后来反而成了李世民的宰相,颇受重用。相对来说,发生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虽然是一场文斗夺嫡,但是却更加的凶险,结局也更加的惨烈。


努尔哈赤在建立清朝之后,吸取了明朝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教训,留下了“坐朝之君,不立储君”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皇室子弟为了夺嫡自相残杀。而且清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采取的是“立贤不长”的做法,这种方式与明朝以前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大的区别。

可是,康熙后来册立太子时,偏偏把刚刚满一岁的嫡次子胤礽早早地立为了太子。说起来,胤礽这个太子应该算得上历史上最难当的太子了,以至于连他自己都不得不发出“古今中外,岂有四十年太子”的感慨。


胤礽这个太子难当,除了因为康熙寿命太长之外,还因为康熙子嗣众多。而且,清朝和明朝不同,这些成年后的皇子并不需要离京就藩。如此一来,在胤礽长达37的太子生涯中,他的众多兄弟难免会对太子之位产生觊觎。

在康熙年间的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夺嫡大战中,共有9位皇子先后卷入其中。和玄武门之变这种武斗夺嫡不同,九子夺嫡虽然文斗,但是其中的凶险和残酷却远远超过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夺嫡大战中,胤礽的太子之位废了立,立了又废,最终被幽禁致死。其余那些参与夺嫡的皇子,除了获胜的四皇子胤禛之外,也都下场凄惨。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李元吉因为争夺皇位失败,被李世民当场杀死反倒少受了一些屈辱。虽然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在夺嫡失败之后并没有被立刻处死,但是他们的余生却都囚禁中度过,承受着无穷无尽的折磨。

大皇子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允礽谋夺储位,被康熙斥为“乱臣贼子”,下旨将胤禔削爵囚禁,于雍正十二年被幽禁致死。


太子胤礽,刚满周岁即被立为太子,之后废了立,立又了废。在众兄弟的虎视眈眈之下,长期的压抑导致胤礽性情大变,行为也变得逐渐癫狂,康熙对此也是心有忧虑。后来更是因为牵扯到逼宫之事,被康熙下旨废黜永不复立,于雍正二年被幽禁致死。

三皇子胤祉,因为同样有夺嫡之心,加上他和废太子胤礽向来亲近,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并没有放过他,先是让他去为康熙守陵,后来又因为他对十三皇子胤祥的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下旨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于雍正十年被幽禁致死。


四皇子胤禛是九子夺嫡的最后赢家,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在登基之后,对当年和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展开了残酷的报复,多位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被幽禁致死。

八皇子胤禩,一直是胤禛最大的敌人。雍正在登基之后,以各种理由将其削爵圈禁,甚至还给他起了一个具有侮辱性质的名字“阿其那”。虽然史书上说胤禩是病逝于雍正四年,但是有不少史学家怀疑,胤禩可能是死于雍正之手。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九皇子胤禟的下场最为悲惨。胤禟是八皇子胤禩的坚定支持者,当年对同为皇子的雍正多次出言不逊。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就下旨将胤禟剥夺宗籍,于雍正四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十皇子胤䄉和十四皇子胤禵在雍正登基之后,都被雍正下旨幽禁,度过了长达十余年的幽禁生活,一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放出来。


十三皇子胤祥,因为辅佐雍正登基有功,获得了王位世袭罔替的奖赏,成为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虽然胤祥属于获胜的一方,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

众所周知,雍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勤政。胤祥作为雍正最信任的人,在雍正登基之后受到了重用。可是,胤祥的身体向来不怎么好,而负担的工作又特别的多,最后可以说是被活活累死。而雍正本人,因为处理朝政全年无休太过于勤奋,最后和胤祥落了个同样的结局。


虽然说,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在失败之后并没有立刻丢掉性命,而是被幽禁致死。实际上,这样的人生结局其实更加的惨烈。相对于玄武门之变的李建成兄弟来说,胤禔等人的结局其实更加的悲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虽然九子夺嫡是文斗夺嫡,但是也是很惨烈的,太子之位立了又废,废了又立,各位皇子不仅受身体的折磨,还要受精神的屈辱。
第2个回答  2020-09-29
九子夺嫡表面上是文斗,其实背地里却不是这样,康熙希望各位皇子友爱团结,所以他们表面上都不敢不顾兄弟之情,背地里却分为了多个党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为了生存结局那么惨。
第3个回答  2020-09-29
因为九子夺嫡四爷党和八爷党长期竞争积怨很深,双方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有你没我,所以这么惨烈
第4个回答  2020-10-01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吧。一个皇帝是容不下大臣手中有过大权力的,而且为了夺嫡都用尽了手段,这些等到新帝登基肯定是要被清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