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风雅颂分别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是从周南、昭南、英、社、卫、王、正、齐、卫、唐、秦、陈、回、曹、豳等15个地区收集的民歌,总共160篇文章,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代的音乐,即所谓的正声雅乐。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大雅》31首,《小雅》74首,共105首。除了《小雅》中的少数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宋词分为周宋31首、吕宋4首、商宋5首,共40首。它们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宋、大雅大部分形成于西周初年。大雅的一小部分和小雅的一大部分,形成于西周晚期东移时期,国丰、鲁宋、商宋大部分形成于春秋时期。

扩展资料;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

百度百科——诗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3
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1
1、风雅颂是诗经六义中的三个,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

2、简介
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06
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是从周南、昭南、英、社、卫、王、正、齐、卫、唐、秦、陈、回、曹、豳等15个地区收集的民歌,总共160篇文章,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代的音乐,即所谓的正声雅乐。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大雅》31首,《小雅》74首,共105首。除了《小雅》中的少数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宋词分为周宋31首、吕宋4首、商宋5首,共40首。它们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宋、大雅大部分形成于西周初年。大雅的一小部分和小雅的一大部分,形成于西周晚期东移时期,国丰、鲁宋、商宋大部分形成于春秋时期。

扩展资料;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6-09
古诗”风雅颂“中”风“的意思是十五国风,是指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各有不同特点的声调和风格,是《诗经》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释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这一说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认为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
雅的含义: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的含义: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