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少年励志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咏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2、《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赏析:诗中就有名的花山寺变得荒芜不堪的景象,指出:花木必须时刻注意修整,剔除糟粕,保持精华,只有这样才能青春常在。这里包含着万物生长发展的一个真理。“花易凋零草易生”,值得深思。

3、《题画竹》

--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赏析:全诗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必将有所作为,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赏析:诗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学苦读,博采众长。

5、《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爬得更高。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事情。

6、《劝学》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赏析:青春不等人,人不可能永远少年。所以,还愣着干嘛,努力吧,少年!

参考资料:咏石灰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5

 诗词如下:

(1)济苍生,匡社稷。纵是老年腐朽躯,亦有少年凌云志。救大厦,挽狂澜。未有倚天屠龙刃,亦要直指试斩龙。 

(2)结得九州豪杰士,有情有义知己酬。结伴江湖四海风云弄。踏尽天涯八荒方是休。不如独自逍遥游! 

(3)磨砺锋芒出,梅花傲香来。十年得一剑,四季迎芬芳。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把剑携酒荡中华,览尽春色看百花。百花谢尽一枝秀,傲行天地一人游。 

(4)人生几何忧,少年不知愁,抛颅洒血为封侯,一腔壮志岂能酬?只能把酒一醉休,不问君王问诸侯! 

(5)狂歌笑,青锋傲,御剑乘风踏凌霄。风也萧,雨也潇,少年前路几知晓? 

(6)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7)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集》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1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12)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全集》  

(13)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论艺术》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玩物丧志。(书经) 

(16)我相信,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词作:满江红】

【岳飞·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作品鉴赏

岳飞的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参考资料

少年励志古诗鉴赏:http://www.360doc.cn/article/760292_337970307.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