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如题所述

一、全面了解学生,把爱心放到每个学生身上
  要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当对他们有全面的了解,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动倾向,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工作。
  二、注重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社会。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化素养,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那就不可能受到人们的尊重,更不可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在教学中把这种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对学习有种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白,过去我们国家之所以受帝国主义欺凌,就是因为我国各方面都落后,尤其是科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震慑其心灵,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从学生性格差异入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性格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因势进行教育,这里的“势”就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对差生家庭史、生活史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各种活动细心观察,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如对过于畏缩、怯懦的同学,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方法,促使他去做一切事;对于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同学,教师应采用抑制的方法,让他做作业、回答问题时小心仔细。如笔者班上的邱汉雄同学是一个全校有名的“双差生”,谈学习没精打采,唉声叹气,说打架闹事,眉飞色舞。在他的影响下,班风一直不正,因此成了老师们的“心病”。每个学生都能教育好,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爱每一个学生,要走进他的心灵。
  四、分析学生的能力,因人制宜,循循善诱
  差生的转化工作应对症下药,因人制宜。顽皮、好动、贪玩的学生大多学习不用心,致使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较为强烈,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却精神旺盛。转化的关键在于引导和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情感用到学习上,用到为班集体多做好事上,多用疏导、迁移的办法,进行教育;反应迟钝的学生,通常智商有差异,自卑感较为淡薄,转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教给或探讨适合的学习方法,解除自卑感。不论哪一位差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转化的关键在于改变他们学习的落后状态,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力求接近、研究或获得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一种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是推动他们探求知识,主动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就必须巧设导语激发兴趣,组织交流讨论,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学习,把课堂形式游戏化、教学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迷恋感,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乐中再产生兴趣,有助于每个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状态。
    六、在教学中对待差生要热情、耐心,培养差生勤思善问
  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花费很大力量已经使某个问题学生有了转变或者有了很大进步时,这个学生往往会在某个时候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又突然变坏。此时,教师往往会因这个学生“太不争气”而感到“不可救药”。
总之,只要教师以爱心善待学生,以耐心帮助学生,以恒心鼓励学生,注重发现学生尤其是差生的闪光点,使其扬长避短;只要教师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差生,他们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