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花香本是嗅觉,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它,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扩展资料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08
感觉有点像通感…
第4个回答  2020-05-3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