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

如题所述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大致可分为的三大类如下:

1、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2、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等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3、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民歌的特点

民歌即兴创作,源于普通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琐碎事情的思考和处理。民歌通常都是即兴编曲,曲调变化多端,通过即兴的创作,表达出劳动人民的平凡和普通的生活情感。

民歌以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抒发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例如,《走西口》以简洁明了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追忆;《牧歌》则以宽广的草原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民歌通过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深入人心的传达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欲望和忧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