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有哪些形式?

如题所述

首先,古诗分为两大类,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也即通常所讲的格律诗,源于六朝,成于唐朝。其中律诗为正体,分五言律、七言律和排律三种。每诗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四句的为绝句,是指将律诗断开的意思,分五绝和七绝两种。

与之相对的是古体诗。唐朝之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以后也有大量古体诗存在。
按字数分,有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称杂言。楚辞体也即骚体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用韵、对仗、平仄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本特征。

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诗乐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这些题目体裁包括:歌行、吟、辞等等。其中歌行又分长歌行(五言)和短歌行(四言)。三国时的曹操善写乐府。
唐时李白尤善古体(也称古风)和乐府,杜甫乐府、古体写得也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第2个回答  2013-09-20
一般来说 几个字就是几言 然后就是绝句和律。简单地说4行则是绝句 8行是绝律
第3个回答  2013-09-20
按字数分为五言、七言。
第4个回答  2013-09-20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