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出处

如题所述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出自 过秦论·上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原文如下:

秦孝公(1)据崤函(2)之固,拥雍州(3)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4),有席卷天下(5),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6)之心。当是时也,商君(7)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8)而斗诸侯(9)。于是秦人拱手(10)而取西河(11)之外。
  孝公既没(12),惠文、武、昭襄(13)蒙故业,因(14)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15)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17)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18)天下之士,合从(19)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20)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21)从离(22)衡,兼(23)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24)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shào)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yùe)毅(25)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26)之伦制(27)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28)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29)。秦无亡矢遗镞(zú)(30)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32),流血漂橹(3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34)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35)之余烈,振长策而御(36)宇内,吞二周(37)而亡诸侯,履至尊(38)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39)四海。南取百越(40)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41),委命下吏(4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3),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44)之道,焚百家之言(45),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46),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47),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48)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49),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0)。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51)之固,金城(52)千里,子孙帝王(53)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4)。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55)之子,氓(méng)隶(56)之人,而迁徙之徒(57)也;才能不及中人(58),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59)之间,而倔起阡陌(60)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62)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ōu)棘矜(qín)(63),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64)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65)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xié)(66)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67)之势,序八州(68)而朝同列(69),百有(70)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出自《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第2个回答  2019-07-07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始终在忧虑和思考着如何长治久安、使江山传之万世的问题。而要坐稳天下、江山水固,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收缴和销毁流散在民间的各种兵器。关十这一点,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一天,秦始皇在群臣陪同下,观看舞水火流星和各种杂耍,正在兴高彩烈之时,忽见一队杀气腾腾、手执刀剑干戈的武士上场表演。秦始皇见了,元疑触动了心病,于是日思夜想,寝食难安。这时候,正逢临挑农民送来一条消息,说是见到了12个巨人,当地还盛传着一首童谣说:“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听后,正中下怀,情绪为之一振。于是便假托征兆,借助天意,下令收缴民间所有的兵器,集中于咸阳,铸成了12个铜人。应该说,秦始皇收兵器造铜人,完全是出于政治上安定的考虑。至于假传天意,只是使之合法化的一种策略,这是不少统治者所惯用的伎俩。
可惜的是,今人已见不到这12个铜人的踪影了。它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目前,人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1.有人认为,楚霸玉项羽在攻克秦都咸阳、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这12个铜人也一起烧毁了。由于此说史元明载,故赞同者甚少。
2.有的学者指出,这12个铜人毁于董卓、符坚之手。东汉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长安,便将其中的10个铜人销毁、铸成铜钱,剩下的两个被他迁到长安城清门里。至三国时,魏明帝曹睿下令把这两个铜人运往洛阳。当工匠运到溺城时,由于铜人太重难以搬动而终止了运行。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铜人运到螂城。到了前秦的秦王符坚统一北方后,再从螂城将这两个铜人运回长安销毁。至此,前后经历了约600年的铜人全部都销毁了。
3.另有一种说法是,这12个铜人并未被毁掉。由于12个铜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营造好后,这12个铜人和其它精美的物品一起被当作随葬品而葬于陵墓之中。
由于一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发掘工作还不能展开,因而十二铜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或许只能到了秦始皇陵墓开掘的那一天,这个谜才能解开。
第3个回答  2016-11-25
《过秦论》-----西汉 贾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