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如题所述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素材:
  1 让你的肢体语言更有感染力
  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
  --伊莎贝拉
  得体的谈吐,优雅的肢体语言,被视为身份、气质的象征。
  在西方的商业领域和政治领域,领导者们深刻理解肢体语言在领导中的作用,他们的需求为肢体语言的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肢体语言的这种作用被美国作家威廉姆·丹福思所描述过:"当我经过一个昂首、挺胸、放平双肩、收腹的人面前时,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激励,我也会不由自主地站直。"
  因此,很多大牌人物都会把肢体语言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功课,正是这种良好而有意的训练,才造就了他们优雅的举止。
  在戴安娜葬礼的电视节目中,我们会很快地区别出皇室人员和非皇族的社会名流。因为皇族成员从小就经受了正规、传统的皇家标准礼仪训练,他们的每一个举止都流露着自豪、高贵和优雅。无论你多么不喜欢查尔斯王子,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能够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他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是他与众不同。他的双手永远不会防范地放在腹前,而这个微妙的动作,可以把久经风云的大政治家、皇族们和普通人区分开,把一个自信的人和一个腼腆的人区分开。
  丘吉尔首相有一个经典手势--"V"。"V"是英文"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胜利"。比如他在当选首相的时候,在发表演说的时候,在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时候,在法西斯土崩瓦解的时候,他总是喜欢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豪迈的"V"形手势。现在"V"形手势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手势了。
  法国的戴高乐在发表演讲时总是耸起肩做出要抓住天空的手势,以此来煽动人们的情绪。
  2 谈吐讲究"不凡"
  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本·琼生
  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克在《格调》一书中对人的言谈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他说:"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哲学家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中危言警告:"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说话一样需要如此谨慎小心,因为没有一种活动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通,甚至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于此。"中国古代也有"听其言,知其人"之说。
  我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就以谈吐不凡的个人魅力闻名于世。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
  "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
  "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
  "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
  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
  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在另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期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
  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拾捌元捌角捌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一语惊四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很多人之所以深受人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善于辞令。第一印象最重要,口才好的人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优雅的谈吐可以使自己广受欢迎,更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许多人能成为议员或其他高级官员,就是因为善于辞令。
  在非洲有个传道的牧师,有一次他在给非洲热带的土著居民宣讲《圣经》,当他念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这句话时,他一下子愣住了。这时牧师就想,这些常年生活在热带的土著人,他们怎么会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和什么颜色呢?而他们经常食用的椰子肉倒是很白的。我何不用椰子肉来比喻呢?于是,机灵的牧师便将《圣经》改念为:"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
  "雪一样的白"虽然很形象,但"椰子肉的白"也很形象。这位机灵的牧师用了后者,却把这个信息已经有效地传给了土著人。这就使他的讲话更能打动别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站坐走要"有形"
  人的举止应该相符他们的衣服,不要太窄或设计太特异,但必须不拘束或不妨碍行动。
  --弗兰西斯·培根
  2000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各类明星的修养、风度,通过他们的姿态与举止一览无余。
  大多数北美的明星表现让人失望。
  他们和记者讲话时没有风度到让人吃惊的地步,姿势是散的,动作随意,说话口齿不清,声音飘忽没有中气。整个人没有"神"。从肢体语言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和舞台演出训练。有人还一边嚼口香糖一边接受采访。而早期的好莱坞,很多明星从影前都有严格的舞蹈训练和舞台演出经验。首先是戏剧演员,然后才是电影明星。现在的明星虽然没有架子,不那么拿腔拿调,但是作为职业"美人",没有专业魅力,未免让人失望。似乎整个北美社会的规矩就是没规矩,没派头,社交礼节上随便,每个人怎么舒服怎么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人影星。
  周润发就是一个。在2000年的好莱坞之夜的颁奖典礼上,他出场时一身黑西装,高个子,含笑低头,姿态洒脱地往麦克风走去,手上拿着白色的信封一摆一摆,空着的手揣在裤兜里--和香港电影里的小马哥一样!帅气与潇洒的结合,传统中国绅士的化身--全场掌声,为他的风度,为远方的客人。他一笑,仍然看着地板,侧对观众,略起小臂把手上的信封挥了挥,是对观众致意,也是劝止美国式外露的热情:谢了,我知道了,不要鼓掌了。就是这小动作地一挥手,这对着地板的笑,周润发身上的中国文化传统确凿无误地表达了出来。而美国明星们则往往会很随意地对观众连声谢谢,高喊我爱你们,振臂,鞠躬,飞吻。
  4让你的行动更干练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建国元勋,有成就的总统之一,他也是宪法起草人、商人、作家、科学家、探险家。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但努力去做就完全可以做得更多。他有句名言:"不要隐藏你的才华,它们生来就是要被发挥应用的。"努力抓紧时间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到,从而不虚度此生。
  5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爱好读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传统、时局、教育、职业、兴趣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所以爱书之人总是一次次地沉溺在不同的领域,并把各种互不相关的知识糅合到自己的思想当中--你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知识却在悄悄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
  林肯使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他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美国人曾经把语言编织成如此美丽的形式,或是说出具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音乐节奏的短句:"怨恨无人,博爱众生。"林肯的父亲是位懒惰,不识字的木匠,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没有特殊学识及技能的平凡女子,难道他特别受老天垂爱,具有善用语言的天赋吗?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推论。
  在林肯的一生当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那么,谁是他的良师呢?肯塔基森林内的萨加林·伯尼和卡里伯·哈吉尔,印第安纳州的亚吉尔·都赛和安德鲁·克诺福都是巡回小学教师,他们从这个拓荒者的屯垦区流浪到另一个屯垦区,只要当地的拓荒者愿意以火腿及玉米来交换他们教导小孩子们"读、写、算",他们就留下来。林肯只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少的帮助及启蒙,他的日常环境对他的帮助也不多。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第八司法区所结识的那些农夫、商人、律师及诉讼当事人,都没有特殊或神奇的语言才能,但林肯并未把他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里。他可以把柏恩斯、拜伦、布朗宁的诗集整本背诵出来,还曾写过一篇评论柏恩斯的演讲稿。他在办公室放了一本拜伦的诗集,另外,又准备了一本放在家里。办公室的那一本,由于经常翻阅,只要一拿起来,就会自动摊开在《唐璜》那一页。当他进入白宫之后,内战的悲剧负担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他仍然经常抽空拿本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躺在床上翻阅。有时候他在深夜醒来,随手翻开这本诗集,会凑巧看到对他有特别启示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这时他会立刻起床,身上仅穿着睡衣,脚穿拖鞋,悄悄找到他的秘书,然后把一首又一首的诗念给他的秘书听。他在白宫时,也会抽空复习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亚名著,也会批评一些演员对莎剧的看法,提出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林肯热爱诗句,他不仅在僻静处背诵及朗诵,也公开背诵及朗诵,甚至还试着去写诗。他曾在他妹妹的婚礼上朗诵他自己的一首长诗。在中年时期,他把自己的作品写满了整本笔记簿,但他对这些创作没有信心,他甚至不曾允许最好的朋友去翻阅。
  罗宾森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学修养》一书中写道:"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扎起来,可以称之为天才或才子。他的成就过程,和艾默顿教授描述文艺复兴运动领导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教育情形一样,他已离开学校,但他以唯一的一种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并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研究与练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最终成就了林肯的伟大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