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卞面这首元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序: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

阅读卞面这首元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序: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竞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主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星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①,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注]①萧鼓:.汉武帝泣汾河祭祀汾阴后土(地神)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渔歌)四起。小题1:词的开篇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哪些作用?(4分)答: 小题2:“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大雁殉情前双栖双飞的生活情景。“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写出了大雁的形影不离、相依为命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四句写大雁殉情前细致人微的心理活动。 , , , 。(4分)


小题1:①词人以设问开篇,问世间究竟“情是何物”,以引起读者的思索。②点明中心,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引出对世间生死不渝之爱情的热情讴歌。③起句破空而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先声夺人,为下文写雁的殉情蓄势。(答案要点:“设问以引起思索”,“点明中心”,“蓄势”,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给满分)
小题2:“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写出了大雁对形单影只、前路渺茫的生活设想,交待了大雁殉情的原因。(每点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知道这是一道模拟鉴赏题,要仿照题中的示例来分析。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