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如题所述

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如下:

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此后,一大批“改革文学”作品,如贾平凹的《浮躁》《腊月•正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相继出现。

知识拓展:

改革文学是指中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学创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它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的一种革新和变革。

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的批判和超越。它以直面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为主题,以真实、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改革文学的创作形式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其中,小说成为改革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之一,以小说的叙事手法和广泛的叙事视角揭示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的变迁。改革文学还注重表现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强调对人性的探索和揭示。

在改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崭露头角,如李敬泽的《沉默的大多数》、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鲜明的个性表达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现象,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精神。它在推动文学自由、表达多样性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时期特有的文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