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 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特别说明:此三种境界出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人生“三种境界”分析: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懵懂、彷徨,但我们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和理想,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探索学习,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颓废无以名状之际,却发现原来成功已在不意间获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许多中老年人历经沧桑,终于世事洞明,了悟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14
王国维《 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3个回答  2014-03-1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4个回答  2014-03-14
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过的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