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家的短篇散文!!(急!!)

要600字以上的,但不要超过1000字,最好附上赏析(写作手法、主要内容),答得好的会追加20分,请在今天之内回复,否则就不会加分了。
赏析大概在150到200字就可以了,上面错了,是900字到1200字左右的散文,要名家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棹(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赏析:
《荷塘月色》的 文题标就明确文章主要写“荷塘”和“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毕淑敏的,特别好看~:1.补天石
2.素面朝天
3.血玲珑
4.我很重要
5.昆仑殇
6.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7.芒果女人
8.行使拒绝权
9.孝心无价
10.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
11.提醒幸福
12.那座山,虎啸龙吟
13.婚姻鞋
14.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15.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
16.斜视
17.假如我出卷子
18.捉刀
19.紫色人形
20.猫头鹰行动
21.雪花糯米粥
22.最晚的晚报
23.给我一粒脱身丸
24.同你现在一般大
25.月晕而风
26.术者
27.月饼的故事
28.米年型电话键
29.白杨木鼻子
30.非正式包装
31.硕士今天答辨
32.蟑螂谷
33.汗血马尾
34.梦幻小屋和蓝手镯
35.苔藓绿西服
36.雉羽
37.赔
38.束修
39.跳级
40.妈妈福尔摩斯
41.一厘米
42.不会变形的金刚
43.天衣无缝
44.赶考的女人
45.阑尾刘
[毕淑敏]
46.冰雪花卉
47.匣子里的水牛
48.西红柿王
49.紫花布幔
50.预约财富
51.原始股
52.送你一条红地毯
53.看家护院
54.最后一支西地兰
55.教授的戒指
56.预约死亡
57.君子于役
58.北飞北飞
59.伴随你建立功勋
60.不宜重逢
61.转
62.阿里
63.红处方
64.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65.拯救乳房
66.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67.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68.女人之约
69.生生不已
70.翻浆
[毕淑敏]
71.毕淑敏:养心的妙药
72.毕淑敏谈她的新作
73.作家——医生毕淑敏
74.毕淑敏:女心理师(下部)
75.女心理师:毕淑敏为你心理励志
76.女心理师(下):
探索当代人的心理救赎之路
77.女心理师:
探索当代人的心理救赎之路
78.毕淑敏情感散文: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79.毕淑敏人生感悟:有爱的日子
80.毕淑敏人生感悟:走进心灵世界
81.女心理师(下):心灵忏悔
82.毕淑敏:女心理师(上)
83.毕淑敏:女心理师(下)
84.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85.毕淑敏:心灵7游戏
86.他们眼中的她们
87.读毕淑敏《血玲珑》有感
88.祥和与理性的统一
89.在母性中升华
90.女工
91.坦然走过乞丐
92.昆仑
93.为了母亲的微笑
[贾平凹、毕淑敏、肖复兴、尹世霖等]
94.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95.写“福”字的女孩
96.破解幸福密码
第2个回答  2014-09-13
《匆匆》《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雪落无声》《母亲》追问

有没有比《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再长一点的,大概900字左右的,谢谢

第3个回答  2021-03-04

鲁迅先生的散文,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及中年知识分子之孤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