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作为以作业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精确的成本计算,提高企业决策和控制能力,提升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其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共六个步骤:
首先,第一阶段是作业成本的分配,将制造费用归并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个库的分配率。这一步骤需要识别并选择主要作业,然后从总分类账中收集资源费用,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如考虑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成本动因与消耗资源的相关性,以计算出准确的成本库分配率。
其次,进入第二阶段,即作业成本的分摊。利用分配率,将作业库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计算产品成本。公式为: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 = 成本库分配率 × 成本动因数量,最终产品成本 = ∑ 成本动因成本 + 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其精确的成本分配、提供决策相关成本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洞察力以及对成本服务范围的拓展。它强调以作业为中心,区分增值和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以实现持续的成本降低。在实践中,作业成本法需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等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结合,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可在服务业如银行业中应用,如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等,已有多次成功案例。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