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如题所述

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以及空有盖世才华却不得任何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叹!

抒写了诗人“心灰意冷”的消极人生思想.这几成定评.但笔者仔细揣摩,以为它张扬的是作者高尚的人生理想,给人以积极的感奋力量.

 “人生如梦”其“人生”实指“仕途”.词中纵观历史,谈的是“千古风流人物”在仕途上的功勋业绩:思考现实,忆的是自己宦海生涯的苦难,亦是仕途,苏轼因所谓讪谤朝政,险掉了性命,故不用“仕途”、“宦海”而用“人生”,以免涉及议政,而再次大祸临头,苏轼入狱受审,浩劫余生,待罪困居黄州,他回顾自己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咀嚼仕途况味,借佛家“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功业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怀疑和思考,并以之扬弃曾执著追求的功业理想,其仕途上的虚幻意识异常沉重,又加之以“一尊还酹江月”与之相承,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其表层意蕴上,不结合苏轼其人去分析它,那么说它厌世、混世、享乐思想俱全,说它反映了诗人悲观颓丧的消极人生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作品形象的意蕴,是从作家心理深层迸发出来的火花,是潜存于个人、社会、历史、宇宙多种基因的染色体,是客观形象的情绪化,其根源并不在于客观形象自身,而在于作者的主体思想感情.而东坡的大部分词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表达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诚如元好问所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乐府引》近人龙沐勋也注意到这点.他的《两宋词风转变论》说苏轼“悍然不顾一切,假斯体以表现自我人格与性格抱负”.(《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一号)那么要发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蕴的真正指向,我们就不能仅就其形象而言其义,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的主体思想感情.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论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