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五步法怎么写

如题所述

作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任务。许多同学一碰到作文就头疼。其实,作文也有技巧,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思维的策略和技巧,作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作文的好方法,即五步作文法。大家照着这个方法做,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谓五步作文法,就是将作文的过程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审题立意;第二步,扩散联想;第三步,谋篇构思;第四步,行文造句;第五步,修改润色。每一步都有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技巧。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进行仔细的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题目审清楚了,写出的作文才会切题。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确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如: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等。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对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一步,要掌握三个策略:细审词句明题意、求异思维有创意、立意深刻有见解。

策略1:细审词句明题意。意思就是要仔细审查题目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1.弄清题目的意思。如文章《我做过的一件事》,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不是写人的文章;不是写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写“我”做过的事;不是写两件事、三件事,只写“一件”事。

2.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也就是找出“题眼”。“题眼”是写作的重点,如果在审题时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选材组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有趣的化学课》一题中,“有趣”是题眼,文章就不是单纯写一堂化学课是怎么上的,而必须突出“有趣”,要写出化学课是如何的 “有趣”。

3.弄清题目所要求的写作范围,这包括题目对时间、地点、数量、对象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只受数量和内容的限制(即“一件”和“有意义的事”),而不受时间限制(即不限定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也不受地点的限制(即不限定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也不受对象的限制(即不限定写“自己”做过的事,或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4.确定作文的体裁,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议论。如《公园里发生的事》是记事的文章;《公园里的育花人》是记人的文章;《美丽的公园》是写景的文章;《公园里的菊花》是状物的文章;《小议“公园环境”》是发表议论的文章。

策略2:求异思维有创意。有创意,就是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人都认为是对的,如果你提出一个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那么你这样思考问题就是求异思维,你的看法就富有创意。

策略3:立意深刻有见解。就是看问题要深刻,能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住更本质的东西。例如《开学第一天》,通过描写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有的同学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有的同学则表达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后者的立意就更为深刻。因为前者只是就事论事,而后者却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住了更深刻的东西。

二、发散思维

经过审题、立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但用什么样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这就需要进行发散联想。这里要用到两种思维策略:发散思考脑子活、大胆想象细揣摩。例如看到题目《暑假二三事》,暑假里经历的事情有哪些?想一想,有几十件、上百件,把能想到的都写在纸上,这就是发散思考脑子活。然后,仔细揣摩每一件事,把符合主题的事情选出来。如果要表现自己勤奋学习,那么去看望爷爷奶奶的事就不必写,然后再从中选出二、三件事来写就行了。

三、谋篇构思

题审好了,主题也确定了,要写的内容也想好了,但怎么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呢?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就叫谋篇构思。这一步要用到的思维策略是:主题突出重点明、线索分明条理清。

所谓主题突出重点明,就是你写的东西要能突出主题,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就不要写,如前面提到的《暑假二三事》要表现自己“勤奋学习”这一主题,就要围绕这一主题选择相关的事情。选出来的二三事,不是每一件事都要详详细细的写下来,要有详有略,将最能表现主题的一件事情详细写,其它事情就可以略写。

确定好要写的内容后,还得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做到线索分明条理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条有理,例如《暑假二三事》,就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按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别写。

四、行文造句

这一步才正式动笔写文章。这一步要用到几个思维策略,即典型特征细体会、叙述具体不空洞、语言优美巧修饰。

所谓典型特征细体会,就是要抓住人、事物、景的独特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写。写人,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记事,可以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描写;状物,可以从物体的形状、构造、功能、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所谓叙述具体不空洞,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能空洞无物。例如,说一个人勤奋,要说清楚他怎么勤奋;说校园美,要说清美在哪些地方,为什么美。

语言优美巧修饰,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要优美。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可以加一定的修饰语,用一些修辞方法。例如说“他是个好学生”,如果加上一个形容词,可以说“他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语言就更显得生动、优美。又比如,说“这件事他会做我也会做”,改成反问句“这件事他会做,我为什么就不会做呢?”语气加强,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了。因此,在作文时,注意语言优美巧修饰。

五、修改润色

作文写完后,要进行修改和润色。这一步要用到的思维策略是:修改润色成文章、自我提问自引导。

所谓修改,就是对文章的主题、内容、结构、字词句等进行修改,使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所谓润色,就是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润色,使文章语言更优美。

自我提问自引导,就是自己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对文章进行修改。如:作文合符题目的要求吗?立意深刻吗?有错误吗?语言优美吗?修饰恰当吗?运用了修饰方法吗?这个地方加一个形容词是不是更好?这一句改成修辞句好不好?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引导自己修改文章,从而完成作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写作文的步骤!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 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 “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

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 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③可爱的家乡 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们做了一件事

②难忘的日子

③我爱老师

我做了一件好事 难忘的一天 我的老师

这件事做得好 难忘的时刻 我和老师

④节日的夜晚

⑤春游XX记

⑥记一次运动会

欢乐的节日

游XX记

运动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