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不愿意再次朗读课文请你用宋朝苏轼的诗句来劝他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一、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二、译文

读过的旧书不要觉得厌烦而是反复诵读,读熟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书中的道理。你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漂泊失意也不要一直记在心上。

我曾经在家里独居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专心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的程度。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

三、出处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扩展资料:

相关的成语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释义】: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9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基本在迁谪途中度过,因元佑党人案被贬至琼州,今海南。当时的南方是荒蛮之地,有瘴气,到那里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但苏轼性格豪放,心胸旷达,将此说成是一次奇绝之旅。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第2个回答  2020-12-30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赤壁赋》还有《水调歌头》,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7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基本在迁谪途中度过,因元佑党人案被贬至琼州,今海南。当时的南方是荒蛮之地,有瘴气,到那里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但苏轼性格豪放,心胸旷达,将此说成是一次奇绝之旅。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第4个回答  2022-06-29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基本在迁谪途中度过,因元佑党人案被贬至琼州,今海南。当时的南方是荒蛮之地,有瘴气,到那里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但苏轼性格豪放,心胸旷达,将此说成是一次奇绝之旅。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