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何被贬

如题所述

白居易为何被贬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传世之作、也是其才华的体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在仕途上却十分坎坷。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当时的唐朝由繁荣逐渐走向衰弱。白居易的家乡也战火烧得民不聊生。我们都知道像白居易这种文化分子都希望能够为国效力重现当年的盛唐之景。

公元815年6月3日、京都长安空气沉闷、在前往大明宫早朝的路上当朝宰相武元衡被刺客一刀毙命。刺杀事件震惊朝野、一时间全城戒严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恐怖的气氛当中。随着这场命案的发生、当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却受到了直接的牵连。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啊、白居易因为才华横溢被皇帝赏识所以被封了个言官之职。可是白居易非常渴望能够为国家做点事于是经常直言进谏。当然这次宰相当街被杀白居易首先就坐不住了、他立刻就起草奏章上书认为宰相被暗杀在上朝的路上是国耻应当要彻查幕后凶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要知道当朝宰相能在警卫森严的上朝路上被杀其背后主谋一定是个强大的政治集团。而白居易却不知道他的直言进谏却惹怒了当时掌权的官僚集团、于是在这些幕后黑手的轮番攻击下皇帝也招架不住给白居易安上了一个越权上谏的罪名、并且被贬到了江州

白居易的真性情结束了他的京城政治生涯、被贬到的江州的白居易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琵琶行》。晚年的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却写出了许多寄情于山水的诗歌佳作流传于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从此“换尽旧心肠”,成为白个人际遇和生活的转折点,从所谓“兼济天下”到了所谓“独善其身”。
这次被贬,白居易自以为天涯沦落,牢骚满腹,顾影自怜,很是写了几首好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哪,所以后世同情白的大有人在,认为白的被贬是当时唐政府的不是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就这次贬谪,于白而言,纯属活该。这是对白一贯喜欢出风露头的合理惩罚。
白之遭贬事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案。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淄青节度史李师道派中岳寺僧人刺杀了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武当场死亡,当时武正主持进攻吴元济(就是后来李朔雪夜入蔡州生擒活捉的那位)。刑部侍郎裴度亦被刺成重伤(伤在头部),幸赖随从拼死相救,才抢回一命。一时朝野震惊!明摆着,敢同时刺杀宰相和刑部侍郎的后台老板,毫无疑问是和中央政府对着干的藩镇。这是藩镇对中央政府的公然挑战。
宪宗皇帝(文治武略均应为中唐首指)龙颜大怒,下诏捕贼。并于刺杀案发三天后,下诏任命尚在重伤之中的裴度接任宰相,以显示平定藩镇之叛和惩凶的决心。
追捕刺客的工作激烈紧张地进行着,但一时头绪纷繁,侦查工作难度不小。几天下来,进展不大。所以兵部侍郎许孟容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街头,而刺客不被抓获者。故而宪宗又于6月8日(离刺杀之日仅隔5天)下诏天下大搜,明令谁敢窝藏
刺客,诛灭他的九族。6月11日,案情取得进展,捕得张晏等八人,按问具服罪。
6月28日,杀了张晏等5人,复杀其党羽14人。唯不及元凶淄青节度史李师道。之所以此时不动李师道,前面说了,是因为唐政府这时正在攻击吴元济。若贸然去动李师道,则李师道必然举兵反,则唐政府就有两面受敌的危险,大大地不利了。所以
唐置李不问的策略是对了,此后不久就消灭了吴元济。元和十四年(819年),消灭了李师道。
从追捕凶手的过程来看,可见唐政府反映迅速,宪宗之雷厉风行,办案官员也是很负其责,尽心尽力的。
第2个回答  2021-03-13
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的《琵琶行》是代表作。而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篇末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名句令人读后生出许多感慨。从白居易自己的仕途而言,被贬为江州司马也许是他的政治生活落入了低谷是不幸的;但是,从我们读者而言,正是他的被贬,才使得他有机会了解、接触社会底层并创作出了伟大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琵琶行》等诗歌,从这一点上说,他又是幸运的。 那么,白居易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从京城的左赞善大夫被贬为江州司马了呢?
据史书记载,在白居易担任左赞善大夫期间,当朝右丞相武元衡被人当街残杀,整个京城为此震动。而当时,由于这是一桩明显的政治谋杀案,百官迫于当时的情势,噤若寒蝉,竟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上书朝廷。而白居易虽然深处低位,却出于正义和忠诚,在事发的当天中午就写了一封奏章,要求朝廷迅速彻查此事,严惩杀人凶手。这当然触动了当时的宰相张弘靖等人。于是,张就以白居易越权奏事为名,将他贬为了江州司马。
  且看白居易在他写给好友杨虞卿的信中是怎么说的:“贬官的诏旨已经下达,我明天就要出京东行。心中满是不平,所以写这封信想把委屈向阁下倾诉。去年六月,强盗在大街上杀害了右丞相武元衡。那是我亲眼所见,震撼之大,无以言表。当时武丞相满身血浆,头发和肉体全砸烂了。我实在不忍心再说下去。满朝文武震惊不已,都不知如何是好。据我所知,有史以来朝中高官都未曾遭此厄运,真实太令人愤怒了。无论是谁看到右丞相的惨状,即使是田夫奴仆也不该闭口不言,更何况我还是朝廷大臣呢?已故右丞相黎明时分咽得气,我的奏章中午就呈上了朝廷。两天之内,全城皆知。那些不高兴我这样做的人,有的造谣中伤,有的说我这样做是大错特错,都说:丞相、尚书、给事中、中书舍人、谏官、御史等对武丞相被杀一事还没有上书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小小的赞善大夫为何如此多事呢?我听到这些话,心中更是无法平静。我固然官职卑微而朝中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当即进一奏疏,说这是忠诚,是义愤,也不为过,至少我这样做问心无愧!若说这是张狂,是虚妄,我又能辩解什么呢?如今因为这事获罪,您以为我又能如何?更何况还不是以这件事定的罪呢?”白居易在这篇给朋友的信中不但叙述了事件的原委,表达了自己悲愤且无奈的心情,同时还披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白居易的贬官尽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因为他闯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但当时给他定罪的罪名却不是上书要求缉拿杀人凶手一事,而是另有原因!
  那么,给他定罪的理由是什么呢?
据史书记载:白居易的母亲是不幸坠井死的,白居易写了一首《新井篇》,因此受到贬斥。
  真想终于大白了!尽管当时的权归对白居易的那篇奏章恼羞成怒,恨之入骨。但他们也知道,是不能明目张胆的以此来定白居易的罪的。因此就抓住了白居易的那首《新井篇》大做文章,并达到了目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3
因为白居易的直言进谏惹怒了当时掌权的官僚主义、于是在这些幕后黑手的轮番攻击下皇帝也招架不住给白居易安上了一个越权上谏的罪名、并且被贬到了江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