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数学对联有哪些啊?

如题所述

与春节有关的数学对联有:

1、上联:加法减法乘除法,法法定连理;下联:中线垂线平分线,线线结丝萝。

2、上联:岁月有极限,当选准人生坐标;下联:追求无最值,须解好生活方程。

3、上联:加减乘除,法定代数百年和合;下联:点线面体,缘定几何偕老白头。

4、上联: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定定凡心明哲理;下联: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方方在路是前程。

5、上联:负角化正角,正角化小角,小角化特角,特角求出函数值;下联:数值知终边,终边知象限,象限知符号,符号判断角终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5
1、嵌数隐字联;吕蒙正题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2、数字复用联;清九江关总督唐英题苏州三笑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3、数字叠用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4、量词、隐含数代数联;祝枝山对沈周联:孤舟两浆片帆,游遍五湖四海;一塔七层八面,观尽万水千山。5、数字谐音联;6、奇偶数对;两枪二鸟双跌下;孤身一人独行中。7、数字哑谜联;徐文长巧对知府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8、数字顺序排列联;旧时贪官衙门联:上联:一心为民,二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居得范,十分廉明。9、数字逆序排列联;10、数字无序排列联;11、运算联。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作用。 将枯燥乏味的数字引入对联,能启迪人们的思维智慧,激发人们的兴趣爱好,特别是那些构思奇巧的数字对联。扩展资料数字对联,对联的一种,将数字巧嵌于对联中。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数字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死妻散”。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第2个回答  2023-04-29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