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古人为何把蜡烛视为财富和地位的代表?

如题所述

蜡烛是油灯之外另一种重要的照明工具, 《礼记·内则》记“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蜡烛的使用在唐宋时期发展到极盛。

古代蜡烛主要分黄蜡和白蜡两种。黄蜡是蜂蜡,起源于汉代,真的是属于奢侈品,只有有钱贵族才会一点一屋子搞个烛光晚餐什么的;白蜡是白蜡树上生存的白蜡虫的分泌物,起源于唐代,到宋代时候开始大规模养殖,所以宋代开始蜡烛就逐渐便宜了。

动物油脂的确是蜡烛原料的一种,但是那种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蜡烛。因为动物油脂熔点远远比蜡低,所以东汉时期的灯烛很多是以动物油脂为原料,掺一些蜂蜡或者外面裹一层以固定形状,做成成本较低的山寨版蜡烛。形状也就不像真正贵族用的蜡烛那样细细长长的,而是又短又粗。

从文献记载看,蜡烛和油灯的发明时间应该相差不远。关于蜡烛的起源, 《漂粟手牍》中说:“娥皇夜寝,梦升于天,无日而明,光芒射目,惊觉,仍烛也。于是孪生二女,名曰宵明、烛光。 ”这种充满神秘主义的阐释,在中国的皇宫文化里早已屡见不鲜。而实际上,蜡烛应该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动物油或蜜蜡之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人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再朝里面灌上蜜蜡,点燃便是今天蜡烛的雏形了。

蜡烛在古代属于奢侈品。《西京杂记》里说:“闽越王献高帝蜜烛二百枚,帝大悦。 ”对此,《史记·甘茂传》中也有描述:“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女说:‘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 ’ ”

其实,从战国到今天,买不起烛者不止此贫女一人。小时候,我为了过把贵族瘾,便和哥哥去粮库里偷大块的石蜡。石蜡是为储粮所用,没有灯蕊,我和哥哥便找来小酒盅,再拽一截儿母亲纳鞋底用的白线,搓好,放在酒盅里当灯蕊,随后拿来火柴,将大块的石蜡一点一点地烧化,滴到酒盅里,一个酒盅状的蜡烛就成型了。再逢停电,拿出来,点亮,总算当上“有蜡一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是因为当时蜡烛的成本价格十分昂贵,所以能用得起蜡烛,点得起蜡烛的人,肯定是一些贵族级别的人物。
第2个回答  2021-06-29
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蜡烛有奉献和牺牲的象征意义, 而且那个年代的蜡烛都是高官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所以把蜡烛视为财富和地位的代表。
第3个回答  2021-06-29
因为在古代想要制作蜡烛,需要一种白蜡虫的动物,这种动物非常稀少,而且制作工序非常复杂,一般人是用不起的。
第4个回答  2021-06-29
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蜡烛是非常稀缺的,只有达官贵族才能用的起,所以就被看作是财富和地位的代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