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的那些事儿

如题所述

文丨云海

《典籍里的中国》是有书编著的一套通俗历史小册子。作为新媒体平台,有书编撰的历史文章自带浓厚的自媒体风格,阅读门槛不高,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书中各篇文章虽然风格不完全一致,但总的调性就是通俗而轻松,这种文风与有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定位十分契合。

《帝王将相》是这套书中的一册,选取了部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将相,按照传奇经历、痴情君主、善于伪装、著名臣子、君臣合作等特点,分为五个专题,讲述了30多位帝王将相的历史故事 。

在传奇帝王一章中,有开国皇帝如秦始皇,也有一心向佛的梁武帝萧衍,也“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赵佶。书中简要地介绍了他们极富传奇的一生,但由于都是历史上妇孺皆知的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可发挥空间。

相比之下, 有一些帝王在历史上没有那么耀眼,他们要么被其他人遮挡住了 光芒 ,要么在世人心目中存在不少的误解,但真实的情况却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 。比如,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但是,书中则指出,汉献帝并非一无是处。十常侍之乱中,年幼的天子刘辩、刘协逃出皇宫,兵荒马乱中遇到董卓,小天子被吓得双腿发抖,刘协则冷静从容地应答,于是被董卓改立为天子。之后面对曹操的专权,汉献帝也是徘徊在忠良和权臣之间,最大限度地延长汉帝国的寿命,并多次策划密谋推翻曹操的统治。

唐高宗李治也是被历史严重低估的帝王。相比于父亲李世民,妻子武则天,李治的形象显得暗淡无光,甚至被世人讥讽为昏庸懦弱怕老婆。但实际上,唐高宗的一生文治武功,成就辉煌。李治完善科举制度,明确士人可以“自举”“自进”参加考试,不必由官府举荐,进一步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贵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下令编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严谨的封建法典;对外征伐高丽、百济、西突厥,甚至彻底灭了高丽,治下是有唐一代幅员最为辽阔的时期,史称“永徽之治”。

自古帝王多薄情,宫锁佳人何处去。 皇室之中难有真爱情。不过,历史上也不乏“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痴情君主。比如,汉宣帝刘询、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宋英宗赵宗实、明孝宗朱佑樘,等等。他们多为一人矢志不渝,或相爱于草莽相互扶持一生,或对抗强权蓄意为爱人复仇,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可以在书中看到。

有一些君主则因为他们善于伪装而闻名于世 。远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两汉时期有新朝皇帝王莽、晋朝奠基者司马懿,唐宋时期还有隋炀帝杨广、宋太祖赵匡胤。他们为了实现心中大业,不惜长期的韬光养晦,迷惑众人,最终大多数都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在君王的光芒之下,历史上还有众多著名的臣子,在辅佐君王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萧何、陈平、魏征、张居正,等等,就是这样的名臣。还有一些臣子,在君主艰难创业的过程中,与君主达成了默契的配合,留下了后人称道的历史佳话,如齐桓公与管仲、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刘邦和张良、刘备和诸葛亮、苻坚和王猛。他们有的从仇敌到君臣,有的从三顾茅庐到鞠躬尽瘁,君臣相遇的时候有着各不相同的经历,但都能够勠力同心,共襄大业,甚至临终托孤,在伴君如伴虎的皇权社会,堪称君臣相处的典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