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问题学生转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在问题学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最需要的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健康良好的心态。我接触到一些班主任,他们的确很敬业,也很关爱学生,但总是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教育学生。他们认为没有班主任,这些学生就完了。这样的想法,无限放大了教育的功能和班主任的责任,也容易造成班主任在工作中心理失衡。班主任一旦心态出了问题,受影响的不仅是班主任本人,还会累及学生。

良好的心态是一种专业态度——理解问题的缘由,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理智地面对问题学生,处理问题不带过多的个人情绪。

班主任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这些心态的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专业态度呢?就这两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转化问题学生的难度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问题学生的特点就是难教育。问题学生最常见的情况,一个是习惯问题,一个是思想问题。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想一想改变一个习惯有多难就可以理解了。班主任如果参不透这点,自然会因问题学生的反复而备受打击。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转化问题学生要把握好教育的节奏

问题学生的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转变的过程是相似的,不然也不会有上述案例分析中提到的“阶段”和“模型”。与“六阶段模型”类似的,还有个人成长的“四阶段模型”(意识阶段、评估阶段、目标阶段、行动阶段)等理论。这些模型对班主任设计转化问题学生方案很有帮助。遵循规律、不急不躁,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稳扎稳打,是班主任理性的工作态度,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我们经常说的教育要有耐心,这个“耐心”,既是一种精神品质,也是一种专业的态度。耐心就是在学生没有触动的时候反复教育引导但并不指望有多少“回报”。教师为什么会有耐心?不是性格好,也不是因为师德高,是他很清楚这个阶段的教育很可能没有什么显性的效果。不耐心“熬”过这段时期,后面就更不会有进展。都说教育是需要等待的,但这种等待并不是守株待兔的傻等(等待是一种智慧),而是等待学生醒悟或等待一个机会。一旦机会来临,则紧紧抓住,加大工作力度。有时候班主任还可以创造机会,不动声色地为某问题学生安排一次活动或看似无意地制造交流合作的机会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