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广阔疆域的元朝,究竟经过多少年才灭亡的?

如题所述

元朝一共经历了九十八年,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

扩展资料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

以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止。

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忽必烈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6
看你说的是蒙古帝国,还是元朝了。
元朝的话是95年。
共历12帝。
第一位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
最后一位皇帝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语铁锅的意思,呃……铁锅皇上?)。
元顺帝是明朝人故意调侃他给他起的谥号。在元史中他正确的称谓是元惠宗。
主要是因为徐达攻取元大都(今北京)的时候,这哥们没抵抗直接跑了。
导致这一进程非常顺利,所以明朝人搞了个元顺帝讥讽他。
元朝在这95年里风雨飘摇,权臣辈出,政局动荡。
导致大量皇帝都属于非正常死亡。
95年里12个皇帝,平均一个连10年都干不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9
称为“元朝”的历史时间为97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368年9月14日徐达率明军攻克元大都,元廷退回漠北,史称北元。1388年卓里克图汗去年号,1402年鬼力赤杀元帝坤帖木儿改国号为鞑靼,北元亡。
元朝的前身为蒙古帝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由于金朝与其盟国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1227年八月攻灭西夏,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三次西征分别是1219年—1222年的西征中亚,主要击溃强国花剌子模与南俄钦察和基辅罗斯诸国联军;1236年—1242年的拔都西征,主要是攻击中东欧各国;1256年—1259年的西征西亚,主要攻占西亚的木剌夷和伊斯兰哈里发和叙利亚阿尤布王朝,一度攻达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00多年的分裂局面。
蒙哥汗去世后,身在战事的忽必烈立即与南宋和谈,返回华北与留守蒙古本土的七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蒙汉大臣的拥立下于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石别苏木)自立为蒙古皇帝(又称蒙古大汗),年号中统。忽必烈登基后不久,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被阿速台等宗王和大臣选立蒙古大汗,并获得钦察、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争夺汗位战争最后于1264年8月21日由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稳固其位。
忽必烈汗为了成为中国皇帝而推行汉法,主要内容有改元建号,1267年忽必烈汗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并命刘秉忠兴建中都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将上都作为陪都。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建国元朝,即元世祖;1260年设立中书省,1263年设立枢密院,1268年设立御史台等等国家机构;设置大司农司并且提倡农业;尊孔崇儒并大理发展儒学等推行汉法的政策。然而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后形成蒙汉两元政治。元世祖虽然于争夺汗位战争获得蒙古大汗的汗位,并且最后成为中国皇帝,但由于汗位取得不合法与崇尚汉法,使得蒙古宗室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四大汗国有三国不奉忽必烈的命令,蒙古帝国完全解体。最后引发窝阔台系的海都出兵争夺汗位,造成漠北地区动荡不安,史称海都之乱。
元朝历史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到三个阶段,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国漠北,定国号为大蒙古国;到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汉地,将国号改为大元之际,共六十五年,称为大蒙古国时期,又称蒙古帝国。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汉地,将国号改为大元后,直到1368年元惠宗出亡为止,共九十七年,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元朝历史。元惠宗出亡后依旧以大元为国号,至1402年鬼力赤杀顺天帝坤帖木儿,改国号为鞑靼为止,共三十四年,称为北元时期。
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0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被誉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
1368年元廷退回蒙古草原,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明太祖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明太祖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1402年鬼力赤杀元帝坤帖木儿后后改国号为鞑靼,北元亡。
第3个回答  2019-12-11
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由蒙古人贵族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攻灭中国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蒙元大都,元朝灭亡。元顺帝北逃,蒙古人失去对中国地区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1635年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归降皇太极彻底终止。
第4个回答  2019-09-19
九十多年。
所以,有人说,胡人无百年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