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如题所述

在评论家的眼中,秦观的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而那个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评价说秦观的诗为“女郎诗”,怎么听都有些讽刺的意味。这里面我以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秦观像个女人一般多愁善感,诗词有“女人味”;另外一层是说秦观词颇受女人的喜爱。确实,他的词在北宋流行乐坛很受欢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KTV中点唱率很高。据说很多歌女以能见到秦观一面为荣,认为秦观的爱情辞赋直指人心,音韵凄美,若能得秦观一顾,填词一首,在京师娱乐界想不红都难。反正他是青楼女子眼中的白马王子。北宋著名词家秦观(1049-1100)在后期生涯中,与恩师苏轼一起成为残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自北宋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连遭贬斥。出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除名,移雷州;哲宗元符三年(1100)徽宗立时放还,八月至藤州(今广西藤县),中暑卧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实八月十二日病逝。其灵柩先后暂厝于潭州(长沙)、故乡高邮,再归葬广陵,其后又迁葬无锡惠山。然据徐培均先生《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秦观词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及周义敢、程自信、周雷《秦观集编年校注附录新编秦观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记载,误为“迁葬于无锡惠山西三里之璨山”,或“迁葬少游于无锡璨山,与徐夫人合墓”(高邮市文游台景区内陈列室录秦观生卒资料据徐《年表》)。笔者多次专访秦观后裔,并查阅有关资料,反复核实,其事实真相是:秦观灵柩迁葬地不在无锡惠山西三里的璨山,而在惠山二茅峰间。

秦观与一个叫巧玉的歌女相恋已久,巧玉想要一个名分,这让秦观十分为难。在那个年代,男人有点风花雪月的风流事很值得炫耀,但要纳一个风尘女子为妾,则会为人不齿。秦观官虽不大,可想到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他犹豫了。为了安慰巧玉,秦观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告诉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诗成了千古名句,却成了一位女子心底永远的伤。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小官,但曾在太学学习过,学历不低。优秀的基因使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30岁的秦观第一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大有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可惜开榜之时,从头看到了尾,也没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击,回到家马上断绝了一切交往,独自一个人看书疗伤。

秦观不一样,他的血液中既有燕赵悲歌的狂放,也有江南烟雨的柔婉。在人生的前半段,他算是个豪情万丈的热血青年,也曾想龙城飞将醉卧沙场,驱战车踏平贺兰山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无奈命运多舛时运不济,文弱的大宋朝不给他这个机会。大宋朝交给秦观们的,是一颗柔软的心,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是青楼楚馆的夜夜笙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情逸致,是新旧党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焦虑和无助感。于是后来秦观的身上雄性激素急剧萎缩,开始审视内心,结交歌女,写起了婉约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络腮胡子的豪壮少年,一个满腹经纶梦想“致君尧舜上乃使风俗淳”的青年才俊,在所有的梦想之路都被堵死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助和彷徨。于官场“月迷津渡”,于未来“雾失楼台”,唯有在偎红倚翠的青楼,在长袖善舞的歌女中找到归宿,找到前行的出口。世人极为看重秦观的婉约派词曲,那离愁别恨笼罩下的文字,谁知道不是秦观的一腔热血喷洒、变凉之后所凝铸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秦观(1049年~1100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又被人称为淮海居士,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除了词,秦观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长于议论,文采斐然。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很有才能。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