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俗称齐鲁大地,简称为啥是“鲁”而不是“齐”

如题所述

山东省俗称齐鲁大地,简称为啥是“鲁”而不是“齐”

山东省历史悠久,因为辖区内曾经有齐国和鲁国,所以很多人称这里是齐鲁大地。但是,奇怪的是,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这是为什么呢?

(先秦时期地图)

我们先说说山东为啥被称为齐鲁大地。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

鲁居泰山之阳,也就是泰山南方,齐居泰山之阴,也就是泰山北边 。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

所以,山东的区域就称为齐鲁大地。

(山东地形图)

山东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要比齐鲁大地晚。

春秋时期,晋国居太行山以西,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时晋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晋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但是,那时候的“山东”不是特指今日的山东。

秦统一六国后,山东地区被置为郡县,如齐郡、琅邪、东海、东郡、薛郡等都在山东范围。汉初封王,山东大部分地区封给了齐王刘肥。汉武帝时削弱封国诸侯王势力,初置十三郡州,山东置青、兖、徐三州,下置郡、国、县。之后,数朝行政区划有所变动,但基本变化不大。

唐代将全国分为十道,山东地区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北宋改道为路,全国分为二十四路,山东分属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治益都(今山东青州市),统辖山东地区。至此,“山东”一名始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之名称。

元代置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尉司,直隶中书省,称为“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后移治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至清代才将山东政区正式定名为山东省,此后沿用不变。

(孔子)

山东省和齐鲁大地,实际上是指一块区域,如今也是如此,变化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各省都要一个简称,那么山东为啥用了“鲁”,而没有用“齐”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孔子文化的影响

应该说,齐国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国力强大,地位非常重要,且还曾出现过春秋五霸。鲁国虽然不强,但是文化软实力强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诞生于鲁国,如今还影响着很多人。

2、鲁国的正统地位

从远近亲疏来看,鲁国是周王的弟弟的封国,齐国最早是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所以鲁国更亲近一些。后来,齐国已经变成田齐了,对于周朝来说就更疏远了。

3、担心读音相近

民国时期,在电报架设上,各省都需要上报自己的简称。当时的河北地区属于直隶省,地位较高,率先报了“冀”的简称。至于山东省,因为“齐”的读音和“冀”相近,为了防止混淆,所以山东采用了“鲁”的简称。新中国成立后,也延用了这种叫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山东也是很古老的一片土地,自古以来,山东就有齐鲁大地之称。那么,为什么山东人更喜欢以鲁为简称而不是齐呢?这要从两个时代说起了。




首先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将山东的土地分封给了姜子牙和周公旦。姜子牙所在的是齐国,而周公旦所在的是鲁国。齐国的面积比鲁国要大的多,而且经济也比较富庶。但是,姜子牙属于外姓诸侯,而周公旦属于皇室血亲,所以百姓们对皇室血亲的周公旦是更加认可的,而周公旦无论是对天子还是对黎民百姓,都是尽职尽责,竭尽所能的。而且,周公旦所使用的礼节与皇室是一样的,所以,山东大地的百姓,对鲁国的印象要更好一点,所以他们也就更喜欢简称为鲁。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与春秋战国时的孔子有关。孔子出身与鲁国的大臣家,他从小学习文学,长大后正好赶上诸侯争霸的时代,也是文学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他创立了儒学思想,并且周游列国,广收弟子。
他在鲁国发起,向周边国家都开始传播自己的儒学思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儒家思想,所以,山东大地以鲁为简称也有可能是为了突显出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毕竟,现在的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了全中国。




无论山东是以什么为简称,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底蕴上慢慢演化下来的,最终使用的,也就是祖先或者前辈使用多的。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山东省历史悠久,因为辖区内曾经有齐国和鲁国,所以很多人称这里是齐鲁大地。但是,奇怪的是,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