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斗力排名前五的猛将,关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的缺点?

如题所述

1、关羽量小不能容物。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2、关羽胸无城府。比起司马懿坦然受妇人服,关羽的心理素质极差。孙权给儿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还说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这样伤人的话。

3、关羽亡命的性格。亡命之徒,往往性格上容易冲动,不会考虑周全,且比较自大,这点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4、关羽性格的最大的悲剧是他的自恋。这种自恋,较之吕布又有不同。吕布的自恋来自于自负,来自于对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无敌的信念。而关羽的自恋则是一种强烈得近乎变态的自恋,这种自恋的来源不是自信,却是自卑,或者说由于到达了自恋的顶峰。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刘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 

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蜀吴魏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死后曾经数次显圣,追吕蒙之魂,骂孙权,惊曹操。

此外,《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

参考资料:关羽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关羽一生,其功劳远抵不了他的过错。说刘备的统一大业就是葬送在他手里也殊不为过

作为“千古名将”,关羽之“奇”,还“奇”在他的高傲自负。史书上称关羽:“刚而自矜”、“性颇自负”。当然,自负到自矜的地步,那确实是过头了。

关羽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小说里表露无遗,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卷11《黄忠魏延献长沙》)。所谓“傲上而不忍下”,是说关羽自以为能力超人,虽然对刘备没有特别表现出傲气,但是对诸葛亮等上层的人则随时表现他的傲气;同时对待手下,关羽却往往不知有所体恤。关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点,都根基于与众不同的高傲和自负。

当然,凡高傲自负的人,都有过人的本领或才华,否则就是狂妄自大,牛皮大王。
当时所有人都对关羽刮目相看,关羽非常自豪地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卷15《庞德抬梓战关公》)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脑袋都缩到脖子里头,像乌龟一样逃走了。关羽的名声能起到吓退敌兵的作用,不用像张飞在长板桥大喝三声。关羽名声远扬,可以先声夺人。
连曹操这样的英雄,早在“温酒斩华雄”时就为关羽的勇猛所深深折服,一生都对他怀有崇拜之情。直到关羽死了,曹操都要感叹:“关将军真天神也!”(卷16《汉中王痛哭关公》)
因为关羽有这种过人的本领,所以他的高傲才是有本钱的高傲,他的高傲才是他真正个性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的性格,他的长处很可能同时就是他的短处。关羽的这种高傲自负,使他勇往直前,智勇双全,无人可敌,这是他的长处;同时也造成他的短处,就是过于高傲,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胆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总是瞧不起他人,与他人较劲儿。
比如,当刘备取得西川以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听到消息,很不服气,让关平给刘备带信,说自己要离开荆州,入西川和马超比试高低。
这时,诸葛亮写信给关羽,着实夸奖他,说马超虽然智勇双全,不过只能与张飞“并驱争先”,而远远比不上关羽“绝伦逸群”。

诸葛亮的话大大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他甚至将诸葛亮的书信“遍示宾客”,你们瞧,连诸葛亮都说我和别人不一样!这样他就得到了一种心理安慰(卷13《刘玄德平定益州》)。要不是关羽自负过人,他怎么会真地相信诸葛亮在衮衮众将中,对他特别地刮目相看呢?
《三国志》里就写到关羽瞧不起黄忠,不愿与老兵为伍。小说也写到,还在关羽要取长沙的时候,诸葛亮就夸赞守将韩玄手下有一员大将黄忠,“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再嘱咐关羽“不可轻敌”。
当时关羽脾气火爆,一激就怒,听完诸葛亮的话后赌气说:“军师何故长别人之锐气,灭自己之威风?量一老革,何足道哉!”
“老革”就是老兵。关羽根本瞧不起黄忠这一介老兵,于是只带部下五百校刀手,前往长沙。
结果第一天,关羽跟黄忠大战一百合,不分胜负。第二天,两人再次交锋,斗到五六十合,关羽使拖刀计,要砍黄忠,不料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关羽放他一马,让他换马再来厮杀。
为什么关羽不杀黄忠?毛宗岗有一段诛心之论,非常透辟:“关公不杀黄忠,是好胜处,不是慈悲处,以为杀堕马之人,不足为勇耳。”(毛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评语)看来仍然是关羽自恃其勇、争强好胜的性格起了根本的作用。
不管怎样,关羽的举动感动了黄忠。第三天再战,不到三十合,黄忠诈败,关羽赶来,黄忠想到昨天的不杀之恩,几次弓箭虚拽,警醒关羽,关羽反而以为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最后在吊桥上,黄忠搭箭开弓,正射到关羽盔缨根上,关羽这才明白,黄忠是报昨日不杀之恩,故意不射他,要不然他早就没命了。
为了这件事,韩玄要治黄忠死罪,幸亏魏延救了他,杀死韩玄,投拜关羽(卷11《黄忠魏延献长沙》)。
尽管如此,关羽最终没能打赢黄忠,心里一直有疙瘩。刘备称王后,封“五虎将”,黄忠是其中之一。费诗奉命前来送官诰,关羽听说后,很不服气,说:“黄忠何等之人,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五虎将”中关羽排名第一,排名第一也不行,他觉得黄忠是个“老兵”,怎么能够跟我并列呢?
其实这时关羽已年近60,也是个“老兵”,黄忠比他大10岁左右。尽管时过境迁,关羽对黄忠的那股傲气还一点也没消除。
幸亏费诗能言善辩,说:“汉中王与将军有结义之恩,如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可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寡也。”这下关羽才恍然大悟,赶紧向费诗道歉。(卷15《关云长威震华夏》)
对关羽来说,马超也好,黄忠也好,都是自己人,连自己人都瞧不上,他还能把谁放在眼里?关羽的高傲自负的确无所不在。
(二)英雄的悲剧
关羽这种高傲自负的性格,最终导致“败走麦城”的悲剧结局。
荆州作为战略要冲,一直是魏、蜀、吴三方必争之地。尤其对于刘备蜀汉一方来说,荆州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诸葛亮在移交荆州印绶时,特地嘱咐关羽:“据此之地,北当曹操,东敌孙权,非小可之事也。公宜勉之。”这时关羽“更不推辞,慨然领喏”。把守荆州,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能耐。所以说:“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
诸葛亮一听这“死”字,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心中不悦。于是又追问一句:“倘若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关羽说:“以力拒之。”诸葛亮又问:“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关羽说:“分兵拒之。”

这下诸葛亮才说到关键的地方:“不然。若如此,则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记取,可保荆州。”这八个字就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关羽口头上答应:“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卷13《张益德义释严颜》)但他心里对此并不以为然。像关羽这样心高气傲的人,让他拒谁打谁,他是当仁不让的;可要他“和”谁,那就难了;如果再要他低三下气地“和”谁,那就更难了。
关羽从来不会、也从来不曾放下架子,这是他的性格使然。这种委曲求全的事儿,在刘、关、张这三兄弟中,只有刘备做得来,张飞做不来,关羽也做不来。所以当刘备投靠曹操时,在后园种菜,关羽才会批评他说:“兄不留心于弓马以取天下,而学小人之事?”而刘备却回答说:“非汝所知也。”刘备早就知道,关羽不懂得、也不愿意懂得“有伸有屈”的人生道理。
聪明的读者不难看出,诸葛亮将印绶交给关羽的时候,是非常勉强的。刘备对关羽一直倚重有加,根本看不到关羽不宜于独当一面,把守荆州。诸葛亮也许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同意刘备的选择。在当时刘备手下将领中,除了关羽,谁还能代替诸葛亮留守荆州呢?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关羽独守荆州,还是那么骄傲自大,刚腹自用,根本不愿意理会诸葛亮“联吴抗曹”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很快拒绝了孙权善意的表示,从而招致了孙权的仇恨。
当曹操想离间蜀、吴两方的时候,孙权派诸葛谨到荆州,要跟关羽结儿女亲家,以便共破曹操。孙权也准备了另一手,如果关羽不从,他就协助曹操,袭取荆州。
诸葛谨前往荆州,江口士卒报知关羽,而关羽“平生轻傲天下之士”,明明知道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哥哥,他还是故意不派手下人去迎接。
更有甚者,当诸葛谨对他说明联姻的意思时,关羽竟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于是唤左右赶走诸葛谨。
诸葛谨抱头鼠窜,回来见孙权,以实相告,孙权一怒之下,决定跟曹操合作攻取荆州。(卷15《刘备进位汉中王》)
在三国时期,婚姻往往是一场政治游戏或者政治博弈,它并不能真正保证维持两国的和睦。毛宗岗说:“玄德之自吴逃归,权欲追而杀之,又欲并其妹而杀之。夫不以妹之故而不杀玄德,安能以娶关公之女故而不夺荆州?”(毛本《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评语)的确,孙权连自己的妹夫刘备都要杀,怎么会因为跟关羽结成儿女亲家,就不夺荆州呢?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关羽许不许婚,而在于关羽的话太过激,太伤人:“但‘犬子’一语,太觉不堪耳。”(同上,毛宗岗语)你的女儿是“虎女”,别人的儿子怎么就成了“犬子”了?这不是在损人吗?
自从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以后,关羽更是忘乎所以了。他被曹仁毒箭射中,就是因为大意所致。
这时曹操与东吴的关系更为密切。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一直有吞并荆州之意。他跟孙权说:“今关公提兵在襄、樊,妄自尊大,以为天下无敌”,可以趁机袭取荆州。
关羽当然早有准备,让沿江一带,或二十里,或三十里,在高阜处设烽火台,随时可以报警。但是陆逊胸有成竹,对吕蒙说:“关公倚恃英雄,自料无敌,必败于人。” (卷5《关云长刮骨疗毒》)

其实,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天下无敌。除了关羽本人,他的对手都看明白了他的致命弱点——倚仗自己是个大英雄,便“妄自尊大,以为天下无敌”。“自以为天下无敌”,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的边缘。所以关羽的对手很容易抓住他的性格弱点,和他打心理战、性格战,置他于死地。
为了进一步骄慢关羽之心,陆逊为吕蒙设计,让吕蒙干脆“托疾辞职”,任命一位无名小辈代守陆口。吕蒙此时40多岁,他向孙权推荐,由20多岁的陆逊代替自己执掌帅印。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事,孙权最拿手了。
陆逊一上任,就派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关羽,并写了一封言辞十分恭敬的求和信。关羽读了信,非常高兴地说:“我荆州有泰山之安,吾复何忧。”他居然愚蠢到撤走一大半荆州的军队,赴樊城听调(卷15《吕子明智取荆州》)。
于是吕蒙轻而易举地袭取了荆州。孙权先后召降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关羽只能孤军作战,被魏兵与吴兵前后夹击,溃不成军。
关羽被困在荆州路上,进退不得,退至麦城,被吴兵团团围住。关羽派廖化前往上庸求救于刘封、孟达。没想到孟达说:“公以彼为叔,彼以公为草芥耳。”当年刘备登位汉中王时,想要立后嗣,派人问关羽,关羽说:“立嫡不立庶,古之常理,又何必问我乎?”所以孟达说关羽把刘封看成“草芥”,刘封一赌气,就不出兵相救。
关羽无计可施,只能从麦城突围,王甫谏道:“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也。”关羽昂然地说:“虽有埋伏,吾何惧哉!”都兵败如山倒了,关羽的傲气仍然一点不减。最后,他悲壮地兵败身亡(卷16《关云长败走麦城》)。
据说关羽与关平父子死后一齐归神。这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58岁。关羽死后,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也随之仙去(卷16《玉泉山关公显圣》)。

人们常说:“性格就是命运。”关羽高傲自负的性格,决定了他神勇的一生。关羽高傲自负的性格,既决定了他的勇猛刚强、一往无前,也决定了他最后的败走麦城,决定了他饮恨而亡的命运。
但是这种命运是一种英雄的悲剧。关羽形象的价值就在于他置成败于不顾,惟恩怨求分明。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毫无任何机心权变,“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这就是关羽的为人。

英雄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更增添了英雄的魅力。小说家迎合了平民的审美心理,从而使关羽在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平民百姓顶礼膜拜的神明形象。
关羽作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奇就奇在他的智勇双全,奇在他的义重如山,也奇在他的高傲自负。直到现在,只要提起关羽,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涌现出一股英雄崇拜的情感:崇拜他的智勇双全,崇拜他的义重如山,甚至崇拜他的高傲自负。英雄性格总是具有不朽的审美力量。
——选自郭英德教授新作《读三国 说英雄)
第2个回答  2019-09-20

关羽的缺点描述如下:

不懂得交际,这个实际也是他骄傲的性格所导致的。成天以为别人都不好,自己才是最棒的;用蔑视的眼光看同僚,这样使得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喜欢他。所以在他战败之后,部下将领不战而投降吕蒙,临近将领对他见死不救。

1.没有政治头脑,这在当时是大忌;拒东吴婚约,使腹背受敌。

2.与下属关系处理不当;任用守荆州人不当。

3.自认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

4.骄傲自大;心理素质差。

扩展资料

关羽的生平事迹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1.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2.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

3.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猛将,为蜀国能够三分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关羽武艺高强而且义薄云天,被后人传颂几千年。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像关羽这样的盖世英雄也是有缺点的。关羽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傲”字。因为这个“傲”字,关羽留下许多典故,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傲”字,最终使关羽败走麦城,荆州丢失。




关羽是有资本傲慢的。关羽一身武艺,力大无穷,被世人称为“万人敌”。在冷兵器时代,拥有一身武艺绝对是可以炫耀的资本。关羽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与蜀国君主刘备称兄道弟,位高权重武艺好。也许关羽想低调,但实力确实不允许啊!关羽的“傲”是内心深处极度自信的一种体现。
刘备平定益州以后,留关羽把守荆州。关羽听说马超降了刘备,急忙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到底有多大能耐。诸葛亮知道关羽想跟马超一比高下,于是回信写道:“马超文武兼备,勇逾常人,相当于英布彭越一类的豪杰,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是比不上你美髯公出类拔萃。”关羽看完信非常高兴,传给宾客们看。压马超一头关羽心里舒坦了,可不知马超知道后心里会怎么想。
在蜀国内部闹一闹毕竟有老大哥刘备罩着,不会有什么大麻烦,可是关羽自以为天下无敌,谁也不放在眼里。雄踞江东的吴国也是当时很强的一股势力,关羽对东吴集团甚是看不起。孙权曾经派遣使者为他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辱骂来使,不答应婚事,孙权非常愤怒。关羽对东吴集团的轻视为其以后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永远是不过时的道理。即使实力不允许你低调,也一定要时刻保持低调!

第4个回答  2019-09-20

1、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称东吴三军为鼠辈;还称自己同僚黄忠为老将军,不屑与之为伍;马超投降,封为平西将军,关羽大为不满。

2、狂妄自信,刚愎自用:觉得东吴将领除了吕蒙其他不用担心,抽调全部兵力攻打曹操,结果被陆逊趁虚而入,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3、关羽不会用人:在用人方面,关羽竟然把后方重镇供应军需的重任交给素来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结果导致二人叛变,自己在荆州领土全部丢失。

扩展资料:

关羽在同僚面前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实在是关羽作为领导人的最大弱点。他自恃武艺高强,对谁也不服。关羽驻守荆州时,听说刘备在汉中招降了马超,又听说马超武艺过人,他竟让关平带信给刘备,要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低。

关羽恃才傲物,使他与好多人的关系出现不和。刘备当了汉中王后,准备立嗣,派人赴荆州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认为刘封非亲子,不能选立,并建议刘备派刘封驻守地处边远的上庸山城,将其调离成都,以绝后患。为此,刘封对他很不满,在他败走麦城时,刘封在上庸拒绝对他增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