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文物损坏的特别厉害,有哪些文物翻修不当反被毁的例子?

如题所述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强答一波最近印象最深刻的文物修复不当的例子。

首先是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石窟造像,该石窟造像建于宋代,虽然色彩早已斑驳,但从佛像的神态动作等细节仍能看出当年的巧夺天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贝:

但修复后变成了这样:


这是要召唤七彩葫芦娃?

实在不敢相信当地相关部门就是这样浪费纳税人的钱,如果事先没有好的规划和相关专家的研究意见,这样胡乱的修不如不修。

文物修复的不当的“悲剧”,其实不止只在中国发生,世界范围内都有各种文物修复不当被毁的例子。

西班牙有一位叫马汀涅兹的画家,他于1930年为西班牙的一个教堂画了一幅《头戴荆棘的耶稣》,该画后来被收藏在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小教堂里,基督教的教徒遍及世界,在西班牙的影响也很大,再加上该画师的精湛的画技,该画在当地是无价的文物。该画如下:

但无价之宝也经不住时间的侵蚀,到2012年,该画已经是这幅样子了

但一位当地80多岁的老奶奶,大概是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实在无法忍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基督画像残缺不全的模样,便擅自展开了修复工作。于是,头戴荆棘的基督便变成了这样:

怎么样,像不像还没出水帘洞的孙悟空?

类似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不知道多少珍贵文物在这种不当的修复行为中毁于一旦......

实在是让人好笑又痛心。

文物修复师应该践行的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对待文物严肃认真温柔细致,因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赋予文物再次传播的文化价值。

愿以后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

谢谢。

点一下赞再走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文物翻修修复本就是对文物被一定程度上毁坏的拯救,所以往往都会采用折中的办法。虽然文物修复翻修者们在文物修复过程中足够精细细致,但是也免不了会发生修复不当的事情发生。

我记得我好像在哪看到过一个报导,其中就有一个例子,八岁等身像,就是一个金身佛像,是由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带到西藏的一件金身佛像。就一直保存得很好,最后跟着松赞干布一起入墓了。然后近代考古学家对松赞干布墓的挖掘考古,翻修重造时,意外的操作不慎,将三个八岁等身像中的副像拦腰截断。就大概毁了吧。尽管当时考古专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弥补,但依旧无法改变毁坏历史文物的状况。

这种事件可不少呢,因为在上百个重要的考古要地均有文物被毁的记录。所以你看,现在国家方面还有考古学家方面,对于考古挖掘都十分重视且严谨,保不住就不会动手。

第2个回答  2019-09-20

一:四川安岳大佛的翻修

在对大佛进行翻修后,把原来大佛暗淡的颜色,修复成了五颜六色,看起来非常的鲜艳,这哪是大佛该有的颜色。

据说这些大佛翻修之后的颜色是在二十几年前翻修的,但是现在看起来完全像是每年都翻修了一样,每年都给它补了妆。



二:在西班牙北部城镇的estella的一座罗马教堂,在这个教堂里面有一座是从十六世纪流传下来的文物,该文物是“在马背上的圣乔治”。

因为这个文物年代已久,需要进行修复。教堂的牧师就请了一位老师去修复。但是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没有修复好不说,还把文物原有的面貌变得惨不忍睹,画风突变,把文物原有的气质,变成了有种蠢萌的气息。最终的原因竟是用错了石膏和油料。

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历史文物应该被我们好好的保护,而不是破坏。即使是修复那也要小心翼翼的,得按照原来的面貌进行翻修,不然文物可就不值钱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0

文物本是应该加以呵护,加以维修的,但是,有些文物不仅恢复不当,还遭到了破坏。
首先,便是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万里长城,很多人批评它被毁于一旦,政府日益加以保护,却面临沉重的压力。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小河口长城”,属于明代建造的长城,但是却被铺上了像白色人行道的石墙,经过风吹雨打,如今部分石墙坍塌,杂草丛生,虽然政府在极力补救,但是仍然恢复不了原本的样子。



其次,仓颉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而他的墓园也应成为珍贵的文物并加以保护,可是现在,他的墓园却被改造为烈士陵园。而圣人孔子的坟墓也被铲平,挖掘,坟墓被毁,文物消失殆尽。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庭,石碑被捣乱,这一切都是对文物的破坏。

第4个回答  2019-09-19
直接去国家文物部门咨询一下便知结果了!其它部门或者个人的回答毫无“权威性”!切记切记切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