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民国时期的浙江文坛对中国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据相关资料统计,1912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有姓的作家有700多位,浙江籍的有130多位,占比五分之一,但在影响力上,几乎占据民国文坛“半壁江山”。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乡土小说和散文诗的开山祖;周作人是‘人的文学’的倡导者,现代美文的开路人;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角,又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领袖和开拓者;郁达夫则是另一个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健将,小说方面的主要代表,自叙传小说的创立者;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倡导者;丰子恺则是散文一派的代表……

  刘鹤认为,民国时期有着独特的社会特征,充满了各种社会矛盾,国家当时正处于内外交困中,文化上则是流派纷呈,学术上也是自由争鸣。

       仔细分析一下民国时期浙江文学崛起的原因,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首先,当时的政治格局为文学自由生长提供了土壤。

       其次,当时的浙江处于有史以来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新文学生态链出现,产生了文学的族群效应,促使文学事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多新文学主导的文学社团与文学流派,均以浙江人为主。

  江浙一带从明末清初起就有很浓的反清氛围,有黄宗羲这类的学术大家,也有张苍水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出现过沈光文这样从反清义士到“台湾文化始祖”的传奇人物。

  这种历史情结,加上“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以及浙江文人群体中充满了正义与爱国的气节,使得浙江在民国时期,不仅文学名家辈出,其文学特征也与别的省份有所差别。因此,民国时期的浙江文坛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坛向前走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2
当时的浙江处于有史以来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新文学生态链出现,产生了文学的族群效应,促使文学事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2个回答  2019-09-09
浙江文人群体中充满了正义与爱国的气节,使得浙江在民国时期,不仅文学名家辈出,其文学特征也与别的省份有所差别。
第3个回答  2019-09-09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浙江籍的教授人数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人团体浙江人又占了一半以上,带动了文化史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19-09-10
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浙江的开放程度有关,对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