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两者有什么联系吗?

如题所述

对比《诗经》与《楚辞》,其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受特定地域文化的浸润、选择,塑造了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女性形象,反映出南北方文化特有的审美追求,都是其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集中展现;同时其中刻画的丰富女性形象都是那个时空下人们普遍审美追求的代表,"美人"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诗经》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现实主义,"在创作上,是以客观的态度运用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为叙述的对象",因而其中各类女性形象自然大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劳动和贵族妇女,追求生活中的真实,进而给人以教育——故在我看来,基于这一层面,《诗经》中的女性还不能称之为"美人意象",还没有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美人意象的出现最早应推屈原"。

再看《楚辞》,浪漫主义为基调,其中女性多是飘渺的巫女和神女形象,富于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以美人或比君王或自喻政治理想,明确特定地托物借"美人"讽刺褒贬而言志——《楚辞》以前,《诗经》中虽有多次的女性描写,但把美人作为一种有独特内涵的意象来表现的还是诗人屈原首开先河。

在中原礼法社会和南楚重巫尚自然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诗经》《楚辞》中的"美人"意象或说是女性形象彰显不同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诗经》中的女性健壮阳刚、以德为美、严谨敦厚,但还不具备更深的象征意味;而《楚辞》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多用比喻象征,呈现出灵秀柔美、原始神化、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一是描述现实女性生活,一是象征性女性,诗骚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许多生动的美人形象,并由此表情达意,意韵绵长。

尤以《楚辞》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自屈原起,美人意象就常常被赋予文人气质,或以美人喻君臣,或作伤春悲秋之叹,美人弃妇都进入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怀才不遇者也自觉借鉴《离骚》手法,如曹植《美女篇》、阮籍《咏怀诗》(西方有佳人)等,其中女性形象都蕴含着作者不满现实的政治抗辩意味,是理想化形象。美人意象也就成了历代文人于失志、失意、落魄而孤寂之时所长歌不厌的咏题,成为文人心中永远的情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6
《诗经》中的女性健壮阳刚、以德为美,而《楚辞》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多用比喻象征
第2个回答  2019-09-09
对比《诗经》与《楚辞》,其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受特定地域文化的浸润、选择,塑造了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女性形象,反映出南北方文化特有的审美追求,都是其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集中展现;同时其中刻画的丰富女性形象都是那个时空下人们普遍审美追求的代表,"美人"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第3个回答  2019-09-06
两者都是受特定地域文化的浸润、选择,塑造了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女性形象
第4个回答  2019-09-09
都是特定时代,地方,文化的产物,各具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