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精神颂的文章

如题所述

关于中国精神颂的文章:
中国精神颂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2011级4班徐涵沿着历史的长河,漂流而下,从中“坎坎伐檀”的江边,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两岸连山,略无阕处”到“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到“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看青藏高原的脉动,看黄土高坡的起伏,看烟波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看群峰腾跃,高原奔驰,长河扬波,祖国啊,五千年来,你是一幅展不尽的画卷,唱不完的赞歌!在这个辽阔而美丽的黄土地上,河北的鸭梨又大又甜,浙江的龙井茶沁人心脾,新疆的细毛羊肥硕壮大,内蒙古的三河马清秀俊朗,山西的煤矿沃野千里,辽宁的铁矿难以计量……美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不尽的宝藏,总会引来侵略者觊觎的目光,强盗馋涎欲滴的贪婪。从鸦片战争的炮响、中法战争的枪声、甲午战争的硝烟到八国联军侵华的火光到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华夏民族遭受的践踏惨不忍睹,可爱的中国几度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朝阳,当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一个红彤彤的中国终于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迈开了富强复兴之路!天安门楼有毛泽东庄严的宣告,日内瓦有周恩来铿锵的发言,南海边有邓小平春天的呼唤。原子弹、氢弹美丽的蘑菇云,杂交水稻那滚滚的稻香,神舟七号飞天的倩影,高峡出平湖的壮观,北京奥运会的不朽辉煌,上海世博会那引领世界的泱泱大国形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解放与开放,富强与复兴,正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朋友,你可曾思考?百年沧桑,我中华儿女虽屡遭凌辱却能绝地反击,困难重重,却又能迎难而上,把革命和建设演绎得惊天地,冲斗牛,荡气回肠而又波澜壮阔,终于有了如今世界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威望,它源源不竭的动力来自哪里?它来自坚强的民族自信精神,从“九死犹未悔”的屈原到“匈奴末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七下西洋、扬威异域的郑和,从“将军百战雄心在”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气壮山河的林则徐,到血战台儿庄,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到席卷大西南,到跨过鸭绿江,到香港回归,到奥门回归……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要有了坚强的自信心,就会有一大批的仁人志士挽救民族的危亡,中国就永远不会灭亡,华夏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希望、无穷无尽的力量。它来自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从赤水河的咆哮到金沙江的翻腾,从泸定桥的惊险到大渡河的壮阔,从皑皑的雪山到茫茫的草地……它教会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坚韧顽强,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纵横决荡,杀出重围,创造奇迹,创造辉煌。它来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曾记否,那枣园的灯光把暗夜照亮?延河的流水碧波荡漾?南泥湾的花篮氤氲汩汩的芳香?这种革命理想高扬、革命激情燃烧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走过四十年代,走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必将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凭着这种精神在科技、工业、农业、国防、信息技术等方面把头颅高扬。这种精神告诉我们:齐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上不去的高坡。它来自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热忱,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彻底。有焦裕禄奔波的身影,有张海迪滚动的轮椅,有朱邦月的一根拐杖,有阿里帕的19个孩子……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启示着我们:个人因友爱而坚强,家庭因互助而各谐,民族因奉献而兴旺。它来自团结奋战的抗洪救灾精神,从鄱阳湖的动荡到洞庭湖的澎湃,从珠江的桀骜到闽江的狂野,从千里的冰封,到万里的雪飘,江南告急!华南告急!从5.12的震惊到4.14的感天动地,!汶川疼痛,华夏疼痛!!然而,大灾有大爱;天地无情,人间有爱!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数百万军民和数不尽的同胞,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教会我们:在灾难中我们失去的是可以再生的物质,获得的却是永恒的民族的凝聚力,党心军心民心,万众一心,人力物力财力,齐心协力,必将组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还有我们的顽强拼搏,进军科技巅峰,让世界惊回首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有我们的更高更强更快,令世人咋舌的北京奥运精神。还有我们的勇于攀登,奋起直追,赶超世界的航天精神。还有我们勇于创新创业独领风骚的新时期精神。……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永恒不朽的中国精神!一个民族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它脚下奔涌着万世不竭的精神的源泉。这精神的源泉如一条闪光的链条,一头指向历史,一头指向未来,指向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们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就是要做好这种伟大精神的传承,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应该参与到“唱红歌,读经典,传箴言,讲故事”和建设“五个重庆”等实践活动中去,去了解历史,继承文化遗产,汲取父辈革命精神的养料,学好知识,炼好本领,奔赴四化建设的各个战场,去建设新家园、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中国精神是昆仑的巍峨,是长城的雄伟,是黄河的奔腾,是长江的浩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有十七大”东风的劲吹,有中国精神不竭的动力,新长征的路上“不管风吹浪打”,总“胜似闲庭信步”,中国,可爱的中国,中国的伟大事业必将青春永驻,永驻青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7
1.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听到原来我们中国人民被外国侵略者的事情的时候,在得知中国又日新月异的成就的时候,你的心中会不会涌起一股爱国之情呢?我想会的.
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新中国成立了,中国耻辱的历史永远结束了.再也不会有外国侵略的硝烟,而是中华儿女们崛起的事迹.从“解放”汽车,“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一至到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主办权,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努力奋斗的结果?
中华民族这些耀眼的成就,也让我们的祖国重新焕发出光彩;从大兴安岭到西沙群岛,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波;从故宫到颐和园,从长城到天坛。这些都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永远停留在骄傲之中,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祖国要我们去建设。我们现在好好学习,不都是为了将来去报效祖国吗?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祖国一定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大家。
2.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点燃了她的第56枝生日蜡烛怀着对伟大祖国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在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欢庆这一盛大节日的同时,忘不了向为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表示深切的怀念。这56年的风雨中他们同祖国母亲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56年里,他们有辉煌,也有失落,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但他们有决心,也有信心。他们一定能够成功。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出多少灿烂的文化。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的前列。可是,在1450年之后的540至今,中国,没有,再也没有出现在这部历史的画卷上!1450年、1840年,相隔390年后,中国的国门终于被外国人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的大炮轰开了!它带来的是100多年的血和泪。56年前,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经过五十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在共产党“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的科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谓“处处开花,万鸟齐鸣。”科技航天方面:成功发射神舟5号飞船,农业方面:水稻专家袁隆平发现了用杂交的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许多,许多……
这一切的一切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可是,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成绩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肩上的担子仍很沉重,任务仍很艰巨。
历史的伤痕是难以抹灭的。其中遗留下来的其中包括我们的宝岛—台湾。它时时牵挂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曾有一首《我的中国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大家渴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共庆祖国的56岁华诞。
深信,只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我们祖国就沸腾上升,如日中天。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肩并着肩,用我们的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
——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3.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