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的导学案

如题所述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⑤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⑥强化一个“研”字。在实施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预制、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导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导学案设计做者:高效讲堂驰兆科的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正在,我县正正在进行讲堂教学更始,暑假后准备更始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利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利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利用“导学案”备课的根基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体会学生,疏通教材,从擒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灭沉环绕如何确定教学方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填补完美。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讲堂教学,课后教师正在“导学案”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合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构成部门。教师不能纯挚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当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删改,融进本人的创意。教师可正在导学案长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勒和填补填写的踪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合适本人的教学要求,可正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本人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正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按照“导学案”内容当真进行讲义预习。所有学生必需自行处置“导学案”中根本题部门,学出缺力的同窗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处置的问题当做好标识表记标帜,第二天与同窗交流或正在讲堂上向教员量信。
  2、讲堂上注意做勤学习方法和纪律的笔记,以便此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正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拾掇,装订成复习材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别的书面课外做业,当真指点学生利用“导学案”,正在上课前必需抽批部门“导学案”,以便体会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讲堂教学时要充实阐扬讲义的典型示范做用,勤恳做到以学生为从体:新知识罢休让学生自动思虑;沉点、难点让学生谈论;问题让学生思虑解答;纪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斥地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拔本人,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帮);
  (2)预习信问反馈、课文沉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师分题(如沉点词组或句型操练),分组合做(小构成员板演,小组长率领本组学生把本人分的题全数讲会,让全数组员节制);
  (4)展现提拔(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问题,其它小组同窗提出信问及不脚);
  (5)达标测评,拓展耽误。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利用要求
  1、教师必需正在实施讲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员,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取代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讲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利用。讲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进行调控,勤恳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置的问题判断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信点,引导学生总结纪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缺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脚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讲堂教学情况构成“错题集”。
  4、按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