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内扩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题所述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农村小学生自己拥有书籍的量极为有限,如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呢?第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藏书资源,由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年龄特征,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借阅书籍目录表,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保证学生有书可读。第二,利用“农村书屋”里现有的藏书资源,与乡、村领导取得联系,为学生提供借阅的平台,并对学生借阅书籍进行相关指导,做好学生的借阅和归还工作。第三,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学生勤俭节约,将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买书建“班级图书角”,做到图书共享,扩大图书选择余地。第四,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班级读书交流会及教育局等上级部门开展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把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中,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色彩斑斓的书海中持续稳定提升。第五,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做好学习园地内容、知识的更新,引导学生去阅读。第六,抓好名人效应,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第七,树立榜样力量。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榜样,闲暇时多看书,让学生感触老师都要去经常阅读,从而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去阅读;教师还可及时表彰奖励那些喜好阅读的学生,树其为榜样,推动全体学生都去阅读,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但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有动力自主地去阅读呢?我认为:教师要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主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课前预习、课后延伸等活动,创造阅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信息来体验因阅读查找的材料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去阅读。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爱好要有所了解,因为学生学段、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喜欢故事类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所以,教师应依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等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心理需求、学习需要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能够读懂的书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阅读体验到心有所需、读有所获,才会让学生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推动学生更主动地去阅读。
再次,教师开展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阅读本身不足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关键是阅读的内容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因此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成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教师可指导学生把阅读的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表演,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我展示;也可通过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讲故事”给学生提表达的机会,更好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还可利用班队会等时间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及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进行阅读成果展示。以这些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内动力,学生的阅读热情自然会高涨,阅读习惯就会逐步养成,阅读的面就会不断拓宽,阅读的量就会相继增加,阅读的质也会大幅度提高,阅读更会成为一份赏心悦目的享受。

三、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书籍
俗话说: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人的一生,一本好书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才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在外地打工,交给祖辈照应,根本督导不了;而在家务农的家长空闲时不是打牌、搓麻将,就是喝酒、闲聊,学生根本不能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因此,为了营造学生有书可读,老师必须要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配合语文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习了《画蛇添足》,教师可引导他们阅读《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令人神往的世界驰名寓言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教师可向他们推荐《快乐王子》、《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世界著名童话读物;在教师长期的指导下,教学完《景阳冈》、《临死前的严监生》后,学生们会兴致勃勃地去阅读原著《水浒传》、《儒林外史》……另外,教师可定期在班级开设一堂“好书大家看”的阅读指导课,由学生分别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并说出推荐此书的理由,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间相互分享、好书大家互看。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教师不仅要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大“量”的积累;为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符合其年龄、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书目,力求达到“质”的突破。

四、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稳定,做某件事往往仅有“三分钟热度”,要使学生能保持自主的去阅读,教师对学生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而阅读方法取决于阅读内容和自身的阅读需要。通常课内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对于一般性了解的文章,只作泛读和略读;而对于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或精读,咬文嚼字,体会感情,揣摩文法。从如何预习、审题、精读、借助工具书入手,学生该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教师应加以指导,反复训练。尽量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熟练地运用默读、朗读、诵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让孩子真正学会读书。阅读要得法,让学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持之以恒地训练,久而久之地坚持,学生会渐渐地和书真正交上了朋友,独立自主去进行阅读,不仅学会了自主阅读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巩固阅读及获得知识的欲望。比如:1.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可美文诵读,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课外阅读中的优美文章,让学生感知祖国文化的灿烂、语言文字的优美,逐步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可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自主进行表演;可知识抢答,学生课外阅读了“四大名著”,就走进 “四大名著”相关知识竞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还可进行讲故事比赛、手抄报展示等有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成果展,激发学生为获得活动的胜利而自主去认真阅读的欲望。2、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教师不及时督导,很容易自流。教师可综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按学生摘录的好词佳句非常规范、工整,评出“小书法家”;可按学生的阅读作品之多阅读量之大,评出“阅读之星”;可按学生课外阅读交流做的读书笔记,评出“神来之笔”;可按阅读小练笔读后感的质量,评出“小作家”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推动阅读步步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