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君子可以被坏人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而不在意。

原文为: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出处:《孟子·万章上》

作者认为“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的原因:

    君子的底线还比一般人要高

    君子有理想,对物质利益的欲望小

    君子自身修身养性,有教养,读书多,但书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坏人就认为君子好忽悠,不懂这些骗术。但是他们不懂的是君子每日三省吾身,他们欺骗的只是君子无所谓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2
原为:君子不欺之以方。《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君子可欺之以方”这句话应该是从《孟子》来的。
君子可欺,是孔子说的;欺负到什么地步呢?孟子紧跟着作了阐述。一是子产先生被骗,人家送了条鱼给他,本来是要放在水里先养着的,结果下人烹之食之,而后谓子产说,哎呀,这条鱼本来放在水里的,但游着游着,忽然不见了。于是可爱的子产先生说,恩,这条鱼是"得其所哉"了,意思就是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了;二是舜帝王被陷,说他兄弟象骗其下井,然后盖住井口,但舜不知怎地却逃出生天,对着其兄照样好脸色,完全不怪他对自己的陷害。瞧,这俩君子就这么白白的被欺了。

一般说来,君子的被欺也就是这两条了,要么巧言令色骗之,要么无所不用其极陷之。欺负君子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为什么?全因了君子的那个"方"。不理会典籍中对"方"字的解释,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可以用来欺君子的"方"更多的含义是代表着"君子"一词的外延。圣人说了,君子得坦荡荡,这导致对抗赛先天就落了下风;君子还得不争,完全是防守方,像踢足球,没有赢的可能嘛;还有,君子务本、慎独、不党,这就是孤军作战了,反击有限啊。痛哉~如此,怎不欺之?

打个比方,茹毛饮血时代,那是弱肉强食,适应的是丛林法则;现在不同了,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品德讲修养,于是四极分化:君子一极,小人一极,伪君子一极,伪小人一极。瞧瞧吧,蛋糕就那么大,得竞争啊,得拼抢啊,谁好欺负?当欺负成为必然的行为或现象,那么,命中注定的,要落在君子这一极的头上了,这是代价!你想修养成君子,你想不俗,不争,你想登高望远,胸怀天下,可以,代价拿来!所以这么四极一分,自觉或不自觉的,大家都不往君子那站了,怕吃亏上当,让人占便宜啊!所以千古年来,能当真君子并从一而终者,寥寥无几。

但话说回来,大家也不必离的远,实际上君子也就是一个象征,道德规范的表的。我想,顶礼膜拜大可不必,抽取养分,各取所需即可。毕竟天道有行,君子的内涵似暗合至理,不能当糟粕样的完全弃之,蔽之。还好,现在不是吃人的社会,不然驯服的君子总也敌不过存有野性的其他的。一个可能:无形的道德栅栏如果能足够的高度和强度,也许,人残余的野性、兽性,才可以渐渐褪去,君子,才不会被欺之以方。
第2个回答  2015-12-09
  翻译: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

  此句出自《校人欺子产》。

  正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养在池中,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烹着吃了,回来说:“刚开始放下去的时候,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稍过一会却又很欢快,悠然游走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既然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来蒙骗他。

  寓意
  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第3个回答  2013-10-14
应该是“君子可欺以其方”, 出自《孟子——万章上》。舜的父母还有弟弟象讨厌他,骗他下井,然后将井封了。孟子的意思是因为舜孝,所以这样的欺骗是允许的。
另见于《论语——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方,道也,法也。谓可以情理之所常有者欺之也。“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语译是:所以君子可以拿合乎情理的事去欺骗他,却不可以把不合情理的事去欺骗他。
第4个回答  2021-04-27
君子可以被合理的借口所欺骗,但难以以错误蒙蔽其高尚的品德。这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校人欺子产,子产知道鱼被校人吃了。但其高尚的品德不愿为一条鱼而为难校人。而校人却以得起所哉嘲笑子产。殊不知子产只是不愿与他计较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