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释义:

1. 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2.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3. 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4.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

5.“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3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该诗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诗人先写自己流浪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然后又写家乡的兄弟也登高怀念自己,从而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是王维在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到来,举目无亲的他,在繁华热闹的异乡显得越加孤独,思念故乡亲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诗人运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达了自己孤独和对他乡的陌生之感,这种游子思乡的情绪在平时不一定会表露出来,但是一旦遇到“佳节”,见别人都在热闹的团聚,自己的孤独与思乡情绪,就会一下子涌现出来。
第3个回答  2019-08-16
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思念的感情。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第4个回答  2019-08-17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家人的无限思念之前。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
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