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原文如下: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6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原文如下: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第2个回答  2021-02-03
前两句的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它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不同的样子。这两句话是即景说理,说明了一个哲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视角的限制,从不同的出发点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的赏析

  《题西林壁》是一首写景说理诗,诗人要讲述的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的是观察。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4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原文如下: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第4个回答  2019-08-18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险峻的高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姿态万千,各不相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