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在经济、税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杰出贡献或成就的著名人物(不限制年代),要求人名和事迹

如题所述

福建是共和国将军的摇篮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身经百战的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评定军衔,此后于1960、1961年和1964年调整晋级。期间共有84位闽籍高级将领授予将军,其中上将3人,中将9人,少将72人,他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2007年12月底),已有71人谢世,尚健在的有13人。闽籍开国将军名单如下(尚健在者加 号):
上将:叶飞 刘亚楼 杨成武
中将:刘忠 苏静 张南生 陈仁麒 罗元发 罗舜初 袁子钦 郭化若 傅连暲
少将:丁甘如 王直 王胜 王平水 王全珍 王奇才 王贵德 王香雄 王集成 孔俊彪 孔瑞云 叶青山 卢克 卢仁灿 蓝庭辉 刘昌 刘彬 刘永生 刘振球 刘禄长 孙克骥 李平 李兆炳 苏启胜 杜西书 杨尚儒 吴岱 何廷一 邱子明 邱国光 邱相田 张力雄 张元培 张日清 张云龙 张水发 张廷发 张宜步 张新华 张雍耿 陈挺 张震寰 陈忠梅 陈青山 陈海涵 陈茂辉 林伟 林遵 林忠照 林接标 范阳春 罗斌 罗洪标 钟池 郭成柱 郭廷万 黄烽 黄炜华 黄鹄显 涂则生 涂通今 翁祥初 彭胜标 彭德清 蓝文兆 阙中一 赖光勋 雷钦 廖成美 廖步云 熊奎 熊兆仁
001 叶 飞
叶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福建省南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4年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1918年归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福州市中心市委书记等职。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到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1935年起担任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1936年4月任闽赣省委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领导闽东军民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等职,率部火烧上海虹桥日军机场,大振军威。后北渡长江,担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指挥了郭村保卫战和参加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第三分区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车桥、天目山等战役。抗战胜利后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等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上海战役。之后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并指挥部队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1953年起历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与组织和指挥五十年代炮击金门等对台军事斗争。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5年恢复工作后,历任国家交通部部长,海军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99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叶飞回忆录》等。
002 刘亚楼
刘亚楼(1910-1965),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协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闽西农民暴动,后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随营学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12军连长、营长兼营政委,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政委,第12师第35团政委,第11师政委,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等。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沪定桥等光辉战绩。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了东征战役。1936年进入陕北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7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939年初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1941年毕业后任苏联红军少校参谋,在苏联红军实习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2年回国后在中央军委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辽沈等解放东北的历次重大战役,1949年初在平津战役中指挥第四野战军一部解放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亚楼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任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003 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在县城读中学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2月参加古城、四都农民暴动,任赤卫队少先队大队长。同年6月后历任闽西工农红军第3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3月,闽西红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后,杨成武参加了上杭、吉水、樟树、文家市等战斗,历任红12师步兵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师政委办公厅秘书长,红11师第32团政委兼中共江西广昌县委书记,红2师第4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在长征中,率红4团多次作为先头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屡战屡胜。遵义会议后参加了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金沙江、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4团一天奔袭240里,奇迹般夺取铁索桥,使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受到中革军委的嘉奖。红4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4大队后,率部参加哈达铺,青石嘴、六盘山和吴起镇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1师政委,参加东征战役。同年6月调入红军大学第1期第1科学习,12月改任红1师师长。抗日战争开始后,红1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在平型关腰站地区歼灭增援日军3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主战场。随后,连续收复7座县城,建立以涞源、蔚县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此后,历任八路军独立第1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并一度兼任政委和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地委书记。1937年11月下旬至1944年夏,率部战斗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粉碎了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历次围攻和“扫荡”,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中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在井陉战斗中率部从战火中抢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几十年后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东团堡战斗中苦战三天三夜,全歼日军一个士官教导大队和两名大佐;狼牙山战斗涌现出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成为中华民族抵抗日军侵略的一个精神象征。1944年9月后,历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纵队司令员。在冀中人民配合下,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积极开创平原游击战争新局面,为大反攻建立战略基地。在1945年春夏季攻势中,连续指挥了5个战役,收复12座县城,并率部直指天津、保定、石家庄,收复16座县城。随后,率主力进至张家口,扫除察南地区残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1948年后任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后改称第20兵团)司令员,率部转战华北,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大同集宁、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察绥、张家口、太原等战役。在辽沈战役发起前,奉命挺进绥远,发起察绥战役,随后指挥张家口围歼战,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4
追问

有毛病

相似回答